那天早上在地铁上,我看到一条快讯,写着“美国拟按每台设备内芯片数量征税”。我跟你说,刷屏那一刻,整个车厢像被针扎了一下,大家都盯着手机不放,意思是这事儿不简单。专业点讲,这不是单纯的贸易动作,而是把“关税机制”和“半导体供应链”绑在一去算账。反正我查了下A股,160多家半导体公司里,有18家外销占比超过50%,有5家高于80%,最高的慧智微外销97.43%,真心的,数据刺眼。
先说那几家爆表的企业。慧智微外销占比97.43%,外销营收3.45亿,利润贡献91.42%;晶晨股份外销88.9%,营收29.61亿,利润贡献92.99%;上海晶、北京君正、卓胜微外销都在80%以上,产品覆盖SoC、射频、硅外延片、计算与存储芯片。一个市场研究员直言“如果按芯片数量计税,供应链会重新洗牌,厂商不得不考虑‘原产地规则’和‘口贸易’的复杂成本。”什么意思?这话里有刀。
再看其他13家公司,闻泰科技外销73.88%、兆易创新69.51%、通富微电68.99%、江波龙68.89%等,计对利润贡献也不低。股价有涨有跌,晶晨年内涨幅55.79%,通富微电营收体量大但也脆弱。市场上有人担心“这会不会把人打个措手不及?”我才不信-呢,也有人觉得短期影响可控,长期看是产业链重构的窗口期。俚语一点说,就是“吃瓜又要动刀”的节奏。
深层原因其实不复杂一方面是技术与安全话语权的竞争,另一方面是全球化遇到政策摩擦后的必然反应。学者指出,征税只是工具,实质是利用关税壁垒把高端环节逐步“留在本土”。专有名词多一点海关估价、关税计基、原产地认定都会被重新解读。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做好“客户结构多元化、供应链在地化、产品溢价能力”三件事。就是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并不想卖关子,想说的是句老话加点新意市场会有风,企业要有伞。太厉害了的不是征税本身,而是它把一串看似遥远的风险点,一下子摊在台面上。投资者可以冷静一点,企业要动真格,监管和行业也得马上行动,建立更透明的规则和缓冲机制。夜深了,港口的集装箱灯还亮着,仿佛在提醒我们——这场关于芯片、贸易和国家利益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