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惹了谁,鸟人们纷纷跳出来在网上对他进行抹黑质疑!

120     2025-07-10 17:01:06

一座山挡在门口怎么办?两千年前的愚公选择带着子孙挖山不止,而今天,这个被毛主席称为“中国人民骨气”的故事,突然成了网络上的靶子。奇怪的是,质疑声像约好了一样集体爆发,连“子子孙孙挖山”都被骂成“不懂效率的蠢货”。更蹊跷的是,这些声音和否定新中国前30年成就的论调如出一辙——难道真是巧合?

争议的炮火集中在两点:有人说愚公移山是“反智”,不如搬家更科学;有人干脆嘲讽“计划经济时代的洗脑符号”。但翻开历史,这种“聪明人逻辑”早被现实打脸。当年林县人要是不硬生生在太行山腰凿出红旗渠,今天河南老百姓喝什么?大庆人要是听信“中国贫油论”坐等进口,哪来的工业血液支撑建设?那些嘲笑愚公的人,大概觉得用嘴皮子把山骂走才算“高明”。

看看数据更讽刺:1949年全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30年后飙升到3000多万吨;成昆铁路每公里就牺牲一名筑路工人,但打通了西南大动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把戈壁滩种成棉花仓,南京长江大桥让天堑变通途——这些项目哪个不是“愚公式”的硬骨头?老百姓的回忆更直接:“那时候哪有什么高科技?全靠人扛马拉。但红旗渠的水一浇地,全村人哭得比娶媳妇还欢。”

表面看,争议似乎只是文化讨论。但细品就发现蹊跷:为什么偏偏在西方鼓吹“中国崩溃论”时,自家冒出这么多“理性分析”?有人甚至搬出“市场经济效率论”,可他们忘了美国阿波罗登月也是举国体制的成果。更微妙的是,同一批账号总在贬低“两弹一星”,说“不如买苏联技术合算”——这话要是让邓稼先听见,怕是要从戈壁滩里坐起来理论。

反转来得猝不及防。有网友扒出某“大V”三年前还在吹捧愚公精神,如今却180度变脸。更劲爆的是,某智库报告承认:“消解中国精神符号,能降低民众对自主发展道路的信心。”这下真相大白:原来砸向愚公的镐头,真正要挖的是中国人的志气。就像当年苏联专家撤走时放话“中国二十年搞不出原子弹”,结果我们用了四年。

事态看似以网友怒怼收场,但深层博弈才刚开始。某些平台突然限流正能量内容,反而给质疑帖疯狂推送。更值得玩味的是,当年轻人自发发起“当代愚公”故事征集时,某外媒立刻发文《中国青年被集体主义绑架》。看来,有人是真怕了——怕老百姓想起“蚂蚁啃骨头”的岁月里藏着多可怕的能量。

某些“聪明人”总爱教我们算账:挖山不如搬家划算,自力更生不如进口方便。他们当然不会告诉你,当年苏联卖我们的机床价格能买三倍黄金;也不会提封锁禁运时,是谁靠算盘打出了核潜艇。现在说愚公蠢的,和当年笑中国搞不了工业的是同一副嘴脸。只不过,历史有个坏习惯:总让算盘珠子打得最响的人,最后变成笑话里的背景板。

当“精致利己主义”成了网络显学,连神话寓言都要被“成本效益分析”——是不是哪天《西游记》也得改结局?毕竟按某些人的逻辑,孙悟空直接搬家去西天更省事,取经纯属“无效内卷”。话说回来,要是当年钱学森也这么会“算计”,现在中国航天得管美国叫甲方爸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