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亿订单黄了,错跟美国被坑,总理急着求情!

200     2025-09-11 00:52:39

“赶紧想办法!”——这恐怕是加拿大总理卡尼最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总理办公室的电话,估计快被打爆了。从西部萨斯喀彻温省的农场主协会,到温哥华港口的物流公司,再到多伦多交易所里看着农业股一片惨绿的经纪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那笔百亿大单,到底怎么了?

那笔价值260.5亿人民币的油菜籽大单,曾经是加拿大西部农民的定心丸。可现在,这颗丸子,变成了苦胆。

萨斯喀彻温省的农场主约翰,最近总喜欢站在自家田边发呆。一望无际的金黄色,在往年是丰收的喜悦,今年却看得他心里发慌。他身边的很多人,已经开始盘算着要不要去城里找别的活干了。省政府公布的数据冷冰冰的,失业率在短短两周内,从一个还算体面的数字,蹿升到了12%。这对一个地广人稀、严重依赖农业出口的省份来说,简直就是要命。

事情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时间往前倒几个月,渥太华的政客们大概还沉浸在一种“为盟友两肋插刀”的自我感动里。他们大手一挥,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100%的关税,钢铝产品加征25%,总觉得这是个讨好南方邻居的聪明之举。或许在他们眼里,这不过是地缘政治棋盘上的一次常规落子,压根没想过,这一步会踩塌自家的房子。

他们似乎忘了,自家的经济结构,并不像想象中那么耐扛。

北京那边没说什么狠话,也没搞什么大动作,就是安安静静地启动了一项反倾销调查。然后,一张轻飘飘的公告下来,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收取75.8%的反倾销保证金。就这么一下,精准,且致命。这意味着加拿大油菜籽的到岸成本,从每吨4466元人民币,直接跳到了6400元。中国的榨油厂老板们又不傻,谁会买这么贵的原料?

更妙的是,就在加拿大油菜籽贸易陷入停滞,港口货物堆积如山的时候,一艘满载着5万吨澳大利亚新作油菜籽的货轮,正缓缓驶向中国港口。中粮集团的这笔订单,签得恰到好处,几乎没给市场留下任何空窗期。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感谢这份合作,说它保障了“数万个就业岗位”。这话传到加拿大,听着尤其刺耳。

屋漏偏逢连夜雨。加拿大一心想讨好的那位“盟友”,不仅没伸出援手,反而趁机在背后捅了一刀。今年8月,美国宣布将加拿大输美商品的关税上调至35%。这一下,加拿大的经济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真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现在,萨斯喀彻温省的省长斯科特·莫伊,成了全加拿大最着急的人。他决定亲自去一趟中国,据说行李里带了三样东西:一份加拿大油菜籽质量白皮书,一套供应链追溯系统升级方案,还有一本精美的中加农业合作30周年纪念册。又是摆事实,又是讲道理,最后还想打打感情牌。

这趟行程,看起来更像是一场迟来的补救。只是不知道,已经寒了心的市场,和重新布局的供应链,还会不会给他留下机会。

说到底,这整件事,就像一个有点黑色幽默的寓言故事。一个国家,总想在大国博弈里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却高估了自己的分量,也低估了别人的智慧,最后把自己弄得里外不是人。

棋盘上,过了河的卒子,可就再也回不了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