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所有内容都来自可靠的消息源,详细的资料在文末有交代。
这几年,中美关系变得越发紧张,最关键的矛盾也变得明朗:美国不想让中国和自己平起平坐,然而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这个矛盾为中美关系带来了不少隐患,早在2023年,美国专家克拉尔就反复提醒过,虽然中美战事并非“绝对不可能”,但两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却在逐渐增加。
他特别强调,这种可能性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具体哪三点呢?
美国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
美国对中国展现出强硬立场,可不是最近几年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有着很长时间的根基喔。
从冷战一结束,美国就一直习惯把自己当作全球的最大霸主,把自己放在世界秩序的核心位置,用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来维护既得的利益,真是稳稳地把持着主导地位。
到了21世纪,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和科技水平的飞速提升,美国逐渐感受到压力变大了不少。有些美国精英觉得,中国像是在“逐步逼近”,想要动摇美国的霸主地位,压力就这样逐渐积累起来。
中国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同时在高科技领域也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伴随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美国开始感觉到,这个在后冷战时代形成的太平洋秩序,似乎正受到一定冲击。
实际上,美国所依赖的全球霸权基础,是它必须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都保持压倒性的领先地位,绝不会允许出现一个平起平坐的对手。
早在2015年美国学者柯庆生曾明确表示:
中国目前还没有达到和美国同等水平的地步,但将来,咱们的经济和技术力量势必不容小觑。
拿芯片来说吧,2022年拜登政府推出了挺严的对华芯片出口限制措施,甚至还联合多个国家一起施压,阻止中方拿到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这些“卡脖子”的策略,目的也挺明确,无非就是在公开限制中国军事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从这些政策里看得出来,美国的底线就是坚决不允许中国追平或超过自己。中方对此态度毫不妥协,因为在中国看来,这不仅关系到经济的长远发展,更关乎国家的尊严和核心利益。
这种尖锐对立的矛盾,逐渐在中美关系中埋下了不少潜在危机,隐隐约约给未来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美国左右派对华的强硬立场
在对华的立场上,美国最看重的“政治正确”就是硬碰硬,虽然两党在移民、社会福利这些事情上意见差得天差地别,但谈到中国时,却表现得出奇的一致。
自从特朗普政府开启中美贸易战起,美国就把对中国的“遏制策略”变成了常态,不论哪个党派,面对中国时都表现出极强的一致性。拜登上台后,对中国的打压力度不仅没有减轻,反而还延伸到了科技领域和拉拢盟友方面,比如美日印澳的“四边机制”合作,以及试图联合欧盟遏制中国的举措,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对华态度越发强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两党都在争相表现出更铁腕的立场,来赢得选民的支持。
在美国民意中,认为中国“威胁”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的看法逐渐增加,2025年的调查显示,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选民,大部分都觉得中国是目前美国最大的外交难题。
而且,在美国内部,“中国威胁论”这股风潮越传越烈,搞得这个政治氛围更紧张了。
从中国的科技巨头华为被拒之门外,无法进入欧美市场,到对TikTok这类与中国有关的应用软件频频出手限制,美国的政治人物似乎终于找到一个不错的“替罪羊”,用来转移选民对国内乱象的不满。
中国的反应也变得越发坚决,到了2025年前,国内外都能看到中国不断强调“不容许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的姿态,同时推动自主创新的供应链全面发展,以应对美国的封锁。
这种敌对的氛围,毫无疑问,让双方更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
台南海或成为战争的引爆点
台海和南海这两块地方,算得上是中美之间在战略上最敏感的区域。在这些地方,双方的军事对峙每天都在升温,发生意外摩擦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台湾问题在中美竞争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对中国来说,台湾是不可分割的领土核心利益之一,而美国一直拿“台湾牌”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手段。
这些年,美方不断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派遣军事专家进行训练,甚至有美国国会的领导人直奔台湾,所有这些行动都被中国看作是触犯底线的挑衅。
再者,南海变成了中美角力不断升级的又一热点区域。
美军在南海加大“航行自由行动”的力度,不停派船到那片争议海域巡航,明显是在挑战中方的海上主权。而中国方面则通过岛礁修建和军事布置来应对,双方舰船经常出现对峙和互动,常常让局势变得挺紧张,误判的可能性也很大,随时都可能爆发冲突。
尤其是在2016年,菲律宾受到美国的鼓动挑起的“南海危机”,让中美之间差点爆发军事对抗,那可真是一步之遥。一旦这些积累的争端真的引发了冲突,恐怕会波及到整个世界的局势。
结语
现在中美这对“重量级”国家的关系紧张,可不只是两国之间的小事,关系到全球的稳定。两国的合作和冲突,涉及到经济深度融合,还有其他许多领域,复杂得很。这种局面,意味着双方得非常小心地应对着根本性的矛盾,不能大意。
不过正如克拉尔所说,虽然战争的风险在增大,但冲突未必一定会发生。
最关键的还是看中美两国在激烈角逐时怎么能坚持“不越底线”,怎么用理性的外交手段划定自己能接受的利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