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在2015年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日本政府忙得不可开交——不是忙着反思历史,而是忙着阻止别人参加。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阅兵的决定被日方批为“草率”,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公开要求他“保持中立”。 更荒诞的是,日本媒体连韩国总统朴槿惠“是否会在阅兵式上鼓掌”都要反复揣测。 这种过度反应,暴露的岂止是心虚?
历史伤疤被揭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中国阅兵的主题清晰无比: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警示战争之殇。 但日本政客的神经却绷紧了。 他们怕什么? 怕的是全世界重新聚焦“侵略者”三个字。
2015年日本NHK民调显示,仅35%的民众承认战争性质是“侵略”,而高达67%的人更关注广岛长崎核爆的“受害”。 这种集体记忆的扭曲,与日本政界30年来的右倾化轨迹完全同步。 从1995年“村山谈话”明确道歉,到2015年“安倍谈话”声称“子孙不必继续道歉”,再到2025年首相石破茂连战后80周年官方谈话都避而不发——日本对历史的逃避,早已从遮掩变成明目张胆的翻案。
当中国阅兵展示“东风”导弹与无人作战群时,日本舆论立刻渲染“中国威胁”。 可讽刺的是,同一时间日本正加速扩军:2025年防卫预算突破8万亿日元(约合4000亿人民币),采购400枚美制“战斧”巡航导弹,甚至二战后首次出口“最上”级护卫舰到澳大利亚。 一边篡改教科书抹去南京大屠杀,一边把“自卫队”改造成进攻型武装——这种双标,连日本学者纐纈后都直呼“令人极度忧虑”。
外交孤立:自己不来,还不许别人来?
安倍政府对中国阅兵的抵触,演变成一场外交闹剧。 首相以“国会事务”为由缺席,却对国际嘉宾名单指手画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遭日方施压,联合国发言人直接回怼:“纪念反法西斯胜利是联合国应有的立场”;
韩国总统朴槿惠确定出席后,日媒开始炒作她“可能不鼓掌”;
欧美国家虽未派元首出席,但日本仍试图与它们“统一步调”,声称阅兵是“军备扩张信号”。
结果呢? 49国政要依然齐聚天安门,俄罗斯甚至派出仪仗队参加分列式。 日本成了唯一公开抵制阅兵的主权国家,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的抱怨被国际媒体嘲讽为“外交失态”。
裁军30万 vs 修宪扩军:谁在威胁和平?
中国在阅兵中宣布裁军30万,84%的国产新装备首次亮相。 俄专家塔夫罗夫斯基指出:“裁军决定在阅兵场合公布,正是中国热爱和平的证明”。 而日本呢?2025年《防卫白皮书》将中国、朝鲜、俄罗斯并列为“最大威胁”,防卫省甚至首次向小学生寄送儿童版白皮书,灌输“周边危险论”。
当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馆展出南京大屠杀史料时,日本右翼团体竟声称“展品是捏造的”,要求撤下。 这种对历史的系统性清洗,连日本学者石田隆至都警告:“日本社会正变得让邻国难以容忍”。
一场阅兵,照出两个国家的历史观
韩国国立外交院教授李志镕评价中国阅兵:“警示世界不让战争重演,这是超越国界的意义”。 但日本的选择,却是将8月15日战败日称为“终战日”,在广岛纪念仪式上只提核爆伤痛,不提加害事实。
当中国老兵颤抖着敬礼时,日本政客正把战犯供奉进靖国神社;当“东风-41”导弹驶过长安街时,日本将“出云”号护卫舰改造成航母——试问:谁在捍卫和平,谁在重走老路?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