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创业板指涨超1%,沪指涨0.44%,液冷概念、AI语料、华为海思等科技板块领涨,近4000股飘红,成交额连续三日突破2万亿,市场情绪高涨。
8月18日的A股市场,用一场酣畅淋漓的上涨回应了投资者的期待,创业板指一马当先涨超1%,沪指稳稳站上3700点关口,两市近4000只个股翻红,成交额连续三日突破2万亿大关。这场由液冷概念、AI语料、华为海思等科技股主导的行情,不仅刷新了市场对“结构性牛市”的认知,更让无数股民直呼:“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从盘面看,液冷概念无疑是当日最大亮点。川环科技、欧陆通等十余只个股集体涨停,板块涨幅超过6%,成交额飙升至124.93亿元。这一爆发并非偶然:英伟达GB300服务器单机柜功耗突破1400W,传统风冷技术已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液冷从“备选方案”摇身一变成为“刚需”。
民生证券指出,国内液冷厂商在冷板、CDU等核心部件领域已实现技术突破,部分企业海外订单实现零的突破。更关键的是,2025年被业内视为液冷放量元年,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54亿元,较2024年翻倍增长。
与液冷概念形成共振的,是AI语料和华为海思产业链的强势表现。AI语料板块中,飞龙股份、中富电路等个股涨停,背后是AI算力需求激增带来的数据洪流。
华为海思概念股则受益于昇腾AI推理技术的突破,相关企业订单量环比增长超30%。船舶制造和影视板块的异军突起,暴露出资金对“新基建+新消费”双轮驱动的押注,前者受益于全球航运复苏,后者则因暑期档票房创新高而获得资金关注。
然而,市场并非全线上涨。贵金属、煤炭等传统避险板块逆势下跌,银行股更是成为“重灾区”,中国银行、民生银行跌幅均超2%。这一分化背后,暗藏着资金的风险偏好迁移:当市场聚焦科技成长赛道时,传统周期股的吸引力正在减弱。数据显示,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银行板块超50亿元,而科技板块净流入规模突破800亿元。
券商股的爆发则为行情增添了更多看头。长城证券、天风证券连续涨停,带动板块指数单日上涨4.2%。这不仅是市场对两融余额重回2万亿的回应,更与券商中期业绩超预期有关,多家头部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超过50%。有机构测算,若A股成交额持续维持在2万亿以上,券商板块全年业绩增速有望突破30%。
在这场科技盛宴中,半导体板块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杰华特、芯动联科等个股涨幅居前,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浙江大学研发的国产电子束光刻机进入测试阶段,北方华创等设备厂商订单排至2026年,产业链自主可控进程提速。华为即将发布的AI SSD技术,通过优化数据缓存机制,将显著降低对HBM芯片的依赖,这为国产存储企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发酵则为行情注入新动能。世界机器人运动会期间,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企业股价集体飙升,绿的谐波、柯力传感等个股获机构密集调研。
政策面上,《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底建成30万个智能算力节点,这为机器人产业链提供了长期支撑。有私募基金经理直言:“机器人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这是十年一遇的产业革命。”
面对如此火热的行情,投资者该如何应对?首先需警惕交易拥挤风险,部分概念股短期涨幅已超100%,PE估值突破千倍。其次要关注政策落地节奏,若流动性宽松态势延续,科技主线或将继续领涨。但无论如何,这场由液冷、AI、机器人共同演绎的科技盛宴,已然成为2025年A股市场最耀眼的风景线。#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