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市的美军基地里,大家都在关注一场备受瞩目的元首会晤——普京和特朗普的首次面对面会谈,就选在了美国的军事核心区域。
当全球支持俄的网友们心里忐忑,纷纷猜测“普京会不会真的有去无回”时,来自东亚的一声强硬回应打破了这种担忧: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和普京的通话中,坚定不移地重申了他们的军事同盟誓言。
在遥远中国外交部发言厅里,传来一句“乐见美俄接触”,背后隐藏着三层深意,令人捉摸不透。美俄朝中十个国家各自藏着什么牌?普京访问阿拉斯加,能像朝鲜说的那样“大胆赴约”吗?
俄朝同盟的战时纽带与历史裂痕
在俄乌战场最激烈的地方,朝鲜的身影无处不在。在库尔斯克州激烈的战壕里,朝鲜特种兵承担了大约40%的防御工作;而在后方的军工厂里,三班倒的朝鲜工人不断生产着122毫米火箭弹,持续补充着俄军大约15%的弹药供应。
有一笔被媒体叫作“炮弹换生存”的交易悄然在进行:朝鲜用1200万发炮弹支撑俄军大约40%的火力网络,换取俄罗斯9000个集装箱的粮食、石油和高端机床。对陷入制裁的平壤来说,这些物资关系到国家的命脉。
俄朝之间的合作远远超出战场上的援助,当俄外长拉夫罗夫公然表示“朝鲜的核计划是对美日韩威胁的合理回应”时,实际上是莫斯科打破了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核不扩散承诺。
技术转让让西方感到更加害怕——俄制“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技术帮助朝鲜的战术导弹命中率提高了70%;“基洛”级潜艇的核心零件成功用到朝鲜的新型潜艇上。
有了卫星导航的支撑,“火星-19”导弹的射程扩展到15000公里,已经让美国本土也陷入核打击的威胁范围内。金正恩手上握着这些像黄金一样珍贵的资源,悄悄地在改变东北亚的战略格局。
但历史上留下的创伤一直没有愈合:1992年俄罗斯停止对朝供油,导致朝鲜陷入“苦难行军”;2008年俄罗斯支持对朝制裁,让平壤不得不加快核试验的步伐。
2025年初,美俄在沙特短暂会谈四小时,特朗普被曝光将战略重心转向“印太遏制”,这时朝鲜外务省副相朴明浩迅速会见中国大使,罕见地强调“中朝友谊是战略的基石”。
朝鲜特别批准了五年来第一个中国旅游团入境,明显是在为未来做准备——这个场景,似乎也生动反映出俄朝同盟其实还挺脆弱的本质。
“俄罗斯没有盟友”这句话,拉夫罗夫说得轻描淡写,但却像悬在平壤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特朗普在阿拉斯加答应承认克里米亚或者默认俄在叙利亚的行动,朝鲜的战略地位可能会立刻变得没那么重要。那样一来,普京会不会考虑为了换取解除西方的制裁,把朝核问题作为谈判筹码摆上桌?
金正恩通话普京的战略威慑与带话玄机
8月12日,克里姆林宫与平壤的热线电话第一次建立联系。金正恩办公室里的冷饮映出这位领导人“心火大”的情绪,通话的内容也引发了巨大轰动。
普京除了感谢朝鲜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英勇牺牲”,还主动告诉大家即将和特朗普会面的具体安排——这个动作被看作是对朝鲜的一种安抚:绝不会在谈判中牺牲盟友的利益。
让人觉得耐人寻味的是,朝中社只模糊地提到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而俄方却直截了当地揭示涉及美方的议题,这似乎是想向西方展示俄朝之间的统一立场。
金正恩的“电话外交处女秀”暗藏着多重博弈,一方面,他借助普京向特朗普传递信息——毕竟,特朗普和普京关系不差,而朝鲜半岛的问题很可能成为阿拉斯加会谈上的讨论内容。
同时,普京利用朝鲜来牵制美国的目的也很明显。如果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动作太猛,俄方可能会通过加强在半岛的军事合作来进行反制。
俄国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抵达朝鲜,参加8·15解放日纪念活动,就在普特会的前夜抵达平壤,这更像是一场经过精心安排的地缘政治双簧表演。
朝鲜的担忧其实有理由:虽然美韩8月联合举行的军演宣称是“防御性质”,但朝鲜国防部长还是把它批评为“军事挑衅”。当半岛上一边认为“韩国是敌人”的看法僵化,传统的沟通渠道也中断,金正恩只能通过普京这个途径向美国发出一些声响。
俄朝热线一旦开启,实际上就变成对美方的战略威慑具体表现。想象一下,特朗普看到朝鲜导弹技术突飞猛进,竟然得依靠俄方的技术助力,这样一来,他在阿拉斯加的谈判桌上是不是会多一些忌惮?
“2025不是2018、2019!”金与正对美国传递的信号其实暗藏一层意思:如果特朗普想让2025年重现新加坡峰会的辉煌局面,就得接受朝鲜拥核的现实。当普京作为中间人走进美军基地,他带去的不仅仅是俄乌停火的提议,更带来了一份来自东方的核威慑清单。
中国表态三层深意与半岛棋局
普特会消息刚传出三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就终于开口了。只用了三句话,他就表达了北京的清楚态度:一方面,表示“乐见美俄展开接触”,展现出开放的姿态,另一方面,他还强调“所有相关方都应参与到和平进程中”,这也包括泽连斯基政府和欧洲国家。最后,他还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达成“持久、公平且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这次的表态直指美俄暗中谈判的薄弱环节——白宫明确表示不打算让乌克兰参与会谈,而普京则更倾向于和美国直接划分利益的分配。
中国的立场彰显出深刻的历史智慧,中方早就提醒普京:“复杂的问题不能用单纯的方法来解决。”这既是在警示特朗普所谓的“交易艺术”,也体现了对俄乌冲突根源的清醒认识。
当俄朝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进行军事合作时,中国保持沉默,没有发表明确态度,其实是在发出一种警示——在拥有核武方面,北京和莫斯科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关于半岛的和平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到了今年2月,美俄关系出现了一丝解冻的迹象,朝鲜连续两天采取了动作:高层会见中国大使,并承诺会“不断加强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同时还特殊批准中国旅行团前往朝鲜。
这条五年来首次开放的民间交流渠道,既是朝鲜的生存密码,也显示出中国的影响力。面对朝鲜对宪法化的稳固态势,中国在坚持无核化原则的同时,正通过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推动平壤远离危险边缘。毕竟,朝鲜90%的外贸都依赖中国,任何地区局势的变化都难以逃脱北京的战略关注。
林剑提到的“公平有约束力的协议”这句话,像是在委婉地提醒普京:别因为特朗普的一句承诺,就把国家的未来押在上面。
当关于美军基地的会谈不再成为焦点时,实际上掌控半岛未来走向的关键,依然掌握在那些懂得尊重历史复杂局面的明智之人手中。
阿拉斯加会谈的序幕快要拉起,普京每迈出一步,都是踩在俄朝联盟的信任基础上,同时也走在朝鲜半岛这个火药桶上。
金正恩的“保驾”誓言、我国提出的和平三原则,这三者共同点缀着这场充满风险的博弈。历史反复上演,引发人深思——1992年俄断油造成的朝鲜饥荒、2008年制裁带来的核危机,都在不断提醒我们:大国之间的交易,往往由小国来承担最沉重的代价。
当特朗普高举“谈判技巧”的旗帜,普京心怀打破制裁的梦想,而金正恩则在电话线上焦急等待时,东北亚的和平天秤正变得摇摇欲坠。
或许只有坚持中国所说的“复杂问题不简单化”的原则,让所有关乎利益的一方都坐到谈判桌前,才能在战火纷飞的废墟中孕育出真正的和平之芽。毕竟,当“火星-19”的射程扩展到洛杉矶时,没有人可以在这场赌博中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