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技圈又炸锅了——美国突然宣布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而印度恰好是iPhone 17的主要生产地之一。这波操作下来,iPhone 17真的要涨价吗?苹果的“印度制造”战略还能走多远?本文掰开揉碎聊聊。
一、关税大棒挥向印度,为啥受伤的是苹果?
这事得从美国和印度的贸易博弈说起。美国一直对印度的高关税政策不满,比如印度对美国农产品征收的关税高达50%,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更让美国不爽的是,印度一边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一边将部分石油转卖到国际市场牟利,这直接触怒了美国政府 。于是特朗普在7月30日宣布,自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涉及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这对苹果来说堪称“晴天霹雳”。因为印度现在是苹果的第二大生产基地,美国市场上超过一半的iPhone都来自印度组装。尤其是iPhone 17的中低端型号,几乎全部在印度生产,然后直接出口到美国。按照新关税政策,每部印度产iPhone进入美国都要多交25%的关税,这相当于给苹果的成本来了一记“暴击”。
二、关税涨25%,iPhone 17到底要贵多少?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苹果在2025年第二季度已经因关税额外增加了9亿美元成本,第三季度预计再增8亿美元。分析师估算,为了转嫁成本,iPhone 17系列售价可能上调50美元,而Pro版甚至可能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定价达到1049美元起。
这可不是小数目。举个例子,假设一部iPhone 17原本售价799美元,加税后成本增加约200美元,苹果即便自己消化一部分,最终售价也可能涨到849美元以上。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相当于多花了一顿海底捞的钱。
更麻烦的是,印度产iPhone的良品率目前只有80%左右,远低于中国工厂的95%。为了提升产能,苹果不得不从中国借调工程师,甚至默许部分零部件通过“影子进口”进入印度工厂。这些隐性成本叠加关税压力,让iPhone 17的涨价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三、苹果的三条“逃生路”,哪条能走通?
面对关税压力,苹果并非坐以待毙,而是悄悄布局了三条应对策略:
第一招:紧急囤货。在关税生效前的最后一周,苹果紧急调派5架货机,将印度工厂生产的iPhone火速运往美国仓库,试图通过“时间差”规避部分关税。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库存撑不了多久。
第二招:转移产能。苹果计划将更多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和巴西,比如富士康在巴西的工厂已经获得iPhone 16的组装认证。但越南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成熟度远不如中国,短期内难以承接大规模产能转移。
第三招:争取豁免。苹果正在游说美国政府,希望将智能手机纳入关税豁免清单。毕竟美国消费者对iPhone的依赖度很高,如果全面涨价,可能引发市场反弹 。不过特朗普此前曾明确表示,“外国制造的iPhone应该面临至少25%的关税”,豁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四、这场博弈的真正赢家是谁?
表面上看,美国通过关税施压印度,试图打开其农产品市场;印度则以“能源自主”为由拒绝妥协,双方陷入僵局 。但实际上,真正的输家可能是消费者——iPhone涨价几乎已成定局,而印度经济也因关税冲击面临下行压力,高盛已将其2025财年增长预期下调至6.1%。
对苹果来说,这场博弈暴露了其供应链过度依赖单一国家的风险。尽管印度产能占比不断提升,但80%的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一旦中美印三国关税政策同时收紧,苹果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五、普通用户该怎么办?
如果你正打算入手iPhone 17,不妨先等等看:
观望价格走势:苹果可能在发布会前调整定价策略,或者推出“关税补贴”活动。
考虑替代机型:同价位的安卓旗舰如三星Galaxy S25、华为Mate 70 Pro,在续航和功能上更具优势。关注渠道优惠:电商平台可能会在关税生效前加大促销力度,抓住最后的低价机会。
如果iPhone 17真的涨价50美元,你还会选择购买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注:文中关税政策、供应链数据均来自路透社、新浪财经等权威媒体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告,苹果官方尚未正式回应涨价传闻。)
#数码浪潮计划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