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印度发现自家后院被贴了两张‘换锁通知’。”
一张来自沙特:24亿美元军援砸向巴基斯坦,65%专买中国飞机;另一张来自卡塔尔:防务备忘录刚签完,联合演习时间表已经排到下一年。
这不是简单的“谁买谁卖”,而是海湾金主集体把安全筹码从印度手里抽走,塞进巴基斯坦口袋。
——印度一直把中东当“油库+提款机”,觉得砸钱就能买平安。
可人家现在不要钱了,要的是“谁能替我打架”。
巴基斯坦能,印度不能。
于是出现怪象:
印度炼油厂想拉沙特入股,被晾一边;
印度拼命买俄油,却发现自家设备吃不惯高硫“粗粮”;
军方急着追加120亿美元救场,财政部只给40亿,理由是“赤字太高”。
更扎心的是时间差。
2024年底,36架歼-10CE全部到货,巴空军一夜多出两个满血中队的超视距战力。
2025年,枭龙Block3本地下线,零件不再求人。
2027年,如果歼-31真飞过来,印度“阵风”瞬间变上一代。
而印度这边,外购要走流程,自研还在PPT,议会还在吵架。
#热问计划#一圈看下来,海湾国家用脚投票:
“既然印度只能给钱,不如把钱给巴基斯坦,让它替我守门。”
于是,旧剧本失效。
以前:印度买油—海湾收钱—各回各家。
现在:海湾出钱—巴基斯坦拿枪—一起站岗,印度被关在门外。
莫迪政府只剩两条窄路:
要么低头去求以色列、法国,高价租现成的“临时打手”;
要么咬牙继续谈俄罗斯能源走廊,赌美国制裁雷声大雨点小。
可无论选哪条,都绕不开一个事实:
地区安全俱乐部换了守门人,印度再想进门,得先交“投名状”。
至于交什么、交多少、交不交得起——
2024年大选前,选民会用手里的选票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