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自己去递简历了,听着跟个段子似的。
快六十的人了,搁别人这岁数都琢磨着退休了,他倒好,还想着往火坑里跳。他说,这正是教练的黄金年份。这话听得人心里一咯噔,有点恍惚,好像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坚持要走地面,要玩技术的“高家军”。那会儿,国足的比赛,居然还能看到点像样的配合,虽然磕磕绊绊,但至少像回事。
可惜,那都是老黄历了。
梦是挺好,可足协那边,脑子里想的可能是另一回事。宋凯最近不是总往德国跑吗,那股子亲近德国足球的劲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以施密特这名字被反复提起,一点不奇怪。这德国人当年在国安,胜率干到快百分之七十,一手4231用得炉火纯青,攻防两端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精准、强硬。从纸面上看,简直就是为现在这支国足量身定做的。
可足球这东西,最怕的就是照本宣科。
葡萄牙人保罗本托,又是另一个故事。他熟啊,太熟了。不仅带过葡萄牙国家队,还在亚洲混得风生水起,把韩国队都调教进了世界杯十六强。对亚洲足球这点门道,他门儿清。上次伊万来之前,他就进了最终名单,最后差了那么一点点。这次再来,感觉就像是相亲桌上那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总觉得少了点火花的备胎。
至于卡纳瓦罗,就更像个搅局的了。在恒大是风光过,可国家队那几场球踢得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他主动报名,姿态是有了,但也就是赚个吆喝。
把这几个洋帅的名字在脑子里过一遍,再回头看看递上简历的高洪波,感觉就更拧巴了。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是立竿见影的成绩,还是一个能真正为这支队伍刻下点风格烙印的人?
翻翻旧账,过去二十多年,国足主帅平均能待多久?不到1.6年。这数字说出来都嫌丢人。一个教练连一套完整的阵容都没认全,就被推上了审判席。公告里写着要冲击2030年世界杯,这目标宏伟得都有点不真实了,听着像一句永远无法兑现的口号。
所以,高洪波这次的主动,更像一种姿态,一种近乎悲壮的提醒。他还在坚持他那套技术足球的理念,还在相信中国人能踢好自己的足球。这份执拗,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圈子里,显得那么不合时宜,甚至有点可笑。
可笑吗?或许吧。但总比麻木要好。
兜兜转转,换的只是名字,台上唱的,还是那出老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