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事儿挺热闹的,说的是演员刘宇宁。
这事儿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因为同一件事,先是被人夸,紧接着又被人批评,让人看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起因是他和李一桐合作的一部新剧,叫《书卷一梦》。
有人说这部剧播了以后收视率特别高,把同期其他的大剧都给比下去了。
但咱们得先说清楚,这个消息其实是不准确的,这部剧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播出呢,大家看到的都还只是一些拍摄期间流出来的照片和片段。
所以,关于收视率夺冠的说法,大家听听就好,不能当真。
真正引起讨论的,是刘宇宁在这部还没播的剧里表现出的一个细节。
他在剧里一个人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非常有气势、地位很高的皇子,叫“南珩”;另一个是混迹江湖、性格不羁的杀手,叫“离十六”。
有眼尖的网友就从那些零星的物料里发现,刘宇宁为了区分这两个角色,特地设计了不同的身体姿态,尤其是在坐姿上。
演皇子的时候,他总是腰板挺得笔直,双腿很自然地敞开,往那一坐,就透着一股子角色的自信和掌控力,一看就是个不好惹的大人物。
而当他演那个杀手的时候,坐姿就变得很放松,有时候会靠着椅背,有点半躺着的感觉,显得随性又带点野性。
这个发现让很多人都觉得挺惊喜的。
大家普遍认为,一个演员能用心到这个地步,去琢磨角色的身体语言,说明他是真的下了功夫去理解和塑造人物的,而不是简单地换件衣服、做个造型就算演了。
所以,一时间,夸他敬业、演技细节处理得好的声音非常多。
这事儿也让不少人对《书卷一梦》这部剧的期待值一下子就拉高了,觉得正片出来以后肯定很精彩。
可以说,剧还没播,刘宇宁就因为这个“演技细节”先给自己赢得了一波好感。
然而,事情的转变就发生在前不久的一场直播里。
为了给新剧做宣传,刘宇宁和女主角李一桐一起出现在镜头前,跟网友们互动。
当时,他们俩被安排坐在一张看起来并不算特别宽敞的小沙发上。
直播一开始,刘宇宁很自然地坐了下来,可问题就出在他的坐姿上。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就摆出了在剧里演皇子“南珩”时的那个姿势——双腿敞开,占据了沙发上不小的空间。
这一下,网络上的风向立马就变了。
刚才还在夸他演技细节处理得好的人,现在开始批评他了。
批评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觉得这个坐姿在现实生活中非常不雅观,也不礼貌。
在剧里,那是角色需要,大家能理解,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
可是在现实的直播镜头前,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这么大喇喇地敞开腿坐着,很多人觉得这不太合适。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这种坐姿在不少人看来,是一种不太顾及他人感受的表现,有点过于自我了。
第二点,也是被批评得最厉害的一点,是觉得他没有考虑到身边的搭档李一桐。
从直播画面能清楚地看到,那个沙发确实不大,刘宇宁这么一坐,几乎就把大部分位置给占了。
旁边的李一桐为了给他腾出空间,只能尽量往边上靠,身体侧着,双腿也并拢在一起,姿态上显得有些局促和退让。
这个画面对比非常明显,一下子就让很多网友觉得刘宇宁不够体贴,缺乏绅士风度。
大家觉得,作为合作的搭档,尤其对方还是一位女士,在这么一个有限的空间里,理应多为对方着想一些,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不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于是,“不尊重女性”、“没有分寸感”之类的批评声就铺天盖地地来了。
当然,网上有批评的声音,也就会有为他解释的声音。
另一部分网友觉得,大家对刘宇宁的批评有点太苛刻了,没有考虑到一个很重要的客观事实,那就是他的身高。
刘宇宁的身高是出了名的高,差不多有1米9。
这么一个大高个,让他坐在一张小沙发上,本身就是一件挺为难的事。
他的那双大长腿,如果规规矩矩地并拢放着,可能他自己会觉得非常别扭和不舒服。
所以他敞开腿坐,可能并不是有意要表现得霸道或者不尊重人,纯粹是身体的自然反应,因为腿长没地方放,那么坐着对他来说才是最放松的状态。
这派网友还找出了证据,说在直播的后半段,刘宇宁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能看到他有尝试调整自己的坐姿,比如把腿往回收一收,或者身体稍微侧过去一点。
这个小小的举动,在支持他的人看来,就足以说明他不是故意的,可能只是一开始没注意到,属于无心之失。
所以他们呼吁大家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不能脱离他身材高大的这个前提条件,就直接给他扣上“不礼貌”的帽子。
这么一来,一件原本简单的直播坐姿事件,就演变成了一场网络上的大辩论。
一方坚持认为,礼貌和尊重是基本素养,公众人物在镜头前更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这是职业要求。
另一方则认为,凡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忽略了个人的实际情况,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人,有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其实,这件事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单是评价刘宇宁个人行为对错的问题了。
它更像是一个社会现象的缩影,反映出了现在大家对于公众人物行为规范的关注度有多高。
在过去,可能没人会去这么仔细地研究一个明星在直播里是怎么坐的,但现在,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大家手里的“放大镜”也越来越厉害了,明星的任何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被放到舆论场上进行审视和讨论。
这既是一件好事,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好事在于,这种无处不在的监督,确实能促使公众人物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对社会起到一个正面的引导作用。
比如这次事件,就引发了很多人对于公共空间礼仪和如何尊重他人的思考,这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另一方面,这种过于细致的审视,有时也可能会变成一种“吹毛求疵”,让公众人物动辄得咎,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一个无心的、可能由客观原因导致的举动,很容易就被解读成主观上的“坏”,从而引发一场网络风波。
说到底,刘宇宁的这次“坐姿风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
它告诉我们,演员塑造角色时的细节,和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遵守的公共礼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有清晰的界限。
演员在戏里可以为角色服务,但在戏外,他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需要遵守大家共同认可的社会规范。
同时,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在评价一件事的时候,或许也应该更全面、更理性一些。
在提出批评的同时,不妨也试着去了解事情的另一面,多一份同理心和换位思考。
毕竟,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可能比简单地判定谁对谁错,要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