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未来二十年将经历的三个阶段一是
“曾经的房子,谁买谁发财;现在的房子,谁持有谁发愁。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房地产或许会告诉我们,‘砖头也能扎心’!到底怎样扎?今天带你一探究竟。提醒一句看完别急着喘气,后面有个终极反转。”
第一阶段有价无市,房企手握“热山芋”
什么叫“有价无市”?简单点说,房子的挂牌价格还堪比艺术品,但买的却一个没有。为因为“人均两套房,年轻人外卖员”的时代已经来了!炒房客们做梦都想着韭菜能一茬接一茬,却不知人口下降和老龄化正悄悄抡起镰刀。
根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经突破21.1%。居高不下的房价让“穷人买不起,富人不屑买”的真相逐渐揭开。房子挂在网上动辄几百万,但看房记录却清清爽爽。而那些咬牙坚挺房价的房东们,很快会发现自己手中的房产正像块“热山芋”——有价无市,卖也不是,留着更难受。
第二阶段价跌量涨,房价真的要躺平了?
当房价开始松动,大戏就到了第二幕。以为房产还能稳如泰山?来点实际的吧——人口少了,房子没人要;失业率高了,断供的房东越来越多;而房企的债务链就像气球,一扎准爆。
随着法拍房数量的上升,很多持房者不得不选择大幅降价卖房。这时候,刚需购房者大多会出动捡“漏”,成交量一度上扬。但别高兴得太早,这种现象只是“崩盘的前奏”,因为真正决定房产未来的刚需人口储备正在迅速萎缩。
如果把房价比作股市,那这一阶段就是典型的“报复性回调”。房子开始告别“神坛”,只能靠大降价才能让人动心。那句广为流传的“你不买,明天更贵”,早已被现实打脸成了“你不降,明天没人看”。
第三阶段量价齐跌,房地产彻底“躺平”
到了这一步,情况已经彻底严峻房价降到一定程度,连买得起的人都开始观望。“买来干嘛?养老房吗?”年轻人看着逐渐空壳化的小县城房产,想到的是“不如投资个账号多收几单外卖”。
此时,房地产市场彻底进入“低谷模式”,房屋交易几乎停滞。而随着人口继续下降,空置房将进一步增多。即便房价再低,都难以唤醒市场需求。这种“量价齐跌”的局面,可能会持续十年甚至更久。
只有当人口出乎意料地恢复正增长,或老龄化趋势得到根本性缓解时,这块市场才有一线生机。而在那之前,“房住不炒”的愿景将被现实自动推进到N倍速实现——价格回归“白菜化”,房子可能真的变成“住的刚需”而不是投机品。
有人说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就像在讲一个关于“大象如何学会躺平”的故事当初的“大象”无比庞大,站得太高,摔起来却格外沉重。未来二十年,中国楼市或许成为一个时代的教科书——教会我们,经济没有永远的繁荣,房子也不是不会退休的“铁饭碗”。
现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菜市场的阿姨除了喊“土鸡蛋10块6个”“青菜便宜呀”,还能补上一句“楼上那套90平的,白菜价,两层楼包邮送车位”时——你会买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