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退市成定局,3500亿窟窿只填20亿 资产剩多少?

137     2025-08-18 13:44:01

据@凤凰网财经《风暴眼》报道,2025年8月12日深夜,中国恒大的一纸公告为这家房企巨头的资本旅程画上句点——香港联交所正式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8月22日将成为其最后一个交易日,8月25日9时起股票彻底退出公开市场舞台。面对退市裁决,恒大明确表示“无意申请复核”,这意味着长达16年的上市历程终告终结。

当退市公告发布,无数中小投资者的最后希望随之破灭。股吧里,有人自述“亏了50万整夜无眠”,有人追问“3.4万本金何处讨还”。这份绝望背后是市值的残酷蒸发:停牌前股价锁定0.163港元,总市值21.5亿港元,较巅峰时期超4000亿港元缩水99%。

尽管法律上退市后股票仍可场外交易,但现实极为冰冷。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直言:“恒大资不抵债,清盘程序中债权人优先受偿,普通股东回收概率为零。”

数据显示,除许家印夫妇持股约65%外,剩余34.23%股权由大量散户及机构持有,这些投资基本化为乌有。

3500亿债务黑洞,资产变现步履维艰

退市仅是表象,更深层的危机是恒大留下的债务深渊。清盘人最新报告揭露,截至7月31日已收到187份债权申报,总额高达3500亿港元(约450亿美元),远超2022年财报披露的275亿美元负债。然而资产处置进展缓慢:

①、变现困局:7个月仅变现资产约20亿港元,其中母公司直接掌控部分不足1亿港元,余下19亿来自子公司非核心资产(如艺术品、汽车、子公司股权)。

②、回笼难题:因资产嵌套在跨司法辖区3000多家实体中,资金回流母公司异常艰难。目前仅1.67亿美元成功回笼,不足债务总额0.5%。

③、核心资产僵局:曾被寄予厚望的恒大物业(去年营收127亿元、现金储备27亿元)虽被清盘人列为“最高优先级”处置对象,并委托瑞银、中信证券寻找买家,但因股权冻结和项目接管受阻。恒大汽车虽称有“有效投资方案”,但需在2026年9月前解决停牌问题,否则同样面临退市。

当债权人追索无门之际,许家印与前妻丁玉梅的资产动向,则引发持续质疑。清盘人已向香港法院起诉追讨许家印、丁玉梅等7人约60亿美元股息及酬金,并获全球资产冻结令,覆盖总值约600亿港元资产。

而外媒调查发现,丁玉梅在2022年9月——即恒大债务违约后9个月——斥资4980万英镑(约5.27亿港元)通过离岸公司在伦敦购入33套豪宅,其中一套供其与儿孙居住。尽管丁玉梅申请修改冻结令以“自由动用资产”,但遭法院驳回。这些资产能否填补债务窟窿仍是未知数。

遗留困局:30万套未交房与300亿理财兑付

实际上,退市远非终点,因为麻烦还在。据公开资料表明,恒大在全国仍有约30万套已售未交付房屋,烂尾项目交付率仅34%。恒大财富尚有300亿元理财本金未兑付,牵连大量中小企业和家庭。法律层面,恒大地产累计被执行金额超586亿元,涉及2147件未决诉讼,标的总额达5237亿元。

清盘人坦言:“债务规模与资产结构导致整体重组无可行路径,现阶段只能聚焦局部变现。”

这场退市终局,标志着一个依靠高杠杆扩张的房企神话彻底破灭。当资本市场大门关闭,留给债权人、购房者与投资者的,仍是漫长而晦暗的等待。

最后我想问:这个烂摊子,该怎么办?尤其是那些中小投资人,谁来帮他(她)们?毕竟,丁玉梅还在国外逍遥自在,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她花的钱,多数都是投资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