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分析中心(CNA):俄乌冲突催生俄海军作战概念的演变

159     2025-08-18 11:18:33

近日,美海军研究中心发布报告,分析俄海军领导人及专家如何看待俄海军在俄乌冲突中的表现,以及这些作战经验可能对俄海军未来作战概念演变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一、关于俄海军在乌克兰的水面作战

俄海军尤其是黑海舰队的水面部队,在乌克兰的表现欠佳,不仅遭受重大损失,还逐渐失去了对局部海域的控制权。然而,最初情况并非如此。在战争之初的两个月,俄罗斯军舰表现优异,按照俄海军长期以来的作战理念,夺取了当地海域的制权,向岸上投送兵力以支援地面部队,并对乌领土实施纵深打击,以实现更大的战略目标。

具体而言,战争伊始,黑海舰队战舰便被前沿部署,迅速控制了整个黑海海域,对岸上实施了局部和远程火力打击,并为俄地面部队提供后勤支援。同时,俄两栖部队在马里乌波尔附近登陆的同时,迅速占领了蛇岛。俄海军的“口径”导弹成功对乌境内一系列目标实施了远程打击。因此,到2022年3月,俄海军对黑海的控制力及向乌克兰的兵力投送能力达到了顶峰。

然而,从2022年4月开始,乌军发起反击,首先对俄军舰发动了一系列反舰巡航导弹攻击。其中一次攻击导致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由于这些反舰巡航导弹的攻击,乌军得以在黑海西北部开辟了一片海上禁航区,使俄水面部队无法在此自由行动。这是乌军的一项重大胜利,也是海上战争的转折点。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乌军通过对海上及克里米亚海军基地港口内的俄军舰发动无人水面艇攻击,使这片海上禁航区逐渐向南扩展。

乌克兰的无人水面艇袭击得到了无人机和陆基导弹的配合,这些导弹袭击了克里米亚的俄海军基地,包括港内的军舰、防空系统及其他岸基基础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乌克兰对俄军舰的威胁不断增强,使这些军舰失去了庇护所,最终迫使其回撤到新罗西斯克附近的东黑海。这反过来又使乌军得以打破俄罗斯对乌克兰粮食运输的海上封锁。在整个战役期间,俄黑海舰队损失了近1/3的水面舰艇。

相比之下,装备“口径”导弹的俄战舰成功对乌各地高价值目标实施了远程打击。由于“口径”导弹从黑海任何一点发射都能覆盖乌领土,这些导弹在打击特定目标方面表现优异,但对战局影响有限。俄海军的远程打击行动一直受到限制,原因在于俄罗斯的导弹生产能力有限,并且乌克兰在拦截俄巡航导弹方面取得了成功。因此,俄海军的远程打击行动未能取得持久或重大的战略或战役效果。

莫斯科号巡洋舰

俄观察人士仍在努力接受俄水面作战部队在乌克兰遭受的诸多挫折。据一位观察人士称,“特别行动期间,俄海军的辉煌与挫败都得到了清晰展现。”俄海军攻强守弱。但大多数俄观察人士认为,这些失败更多源于能力限制、西方的情监侦支持,以及乌克兰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平台等,而非作战上的缺陷。

二、关于夺取并保持对局部海域的控制

俄军事精英们努力思考俄海军在黑海夺取和保持局部制权所面临的挑战。确保局部海域制权是俄海军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俄海军现有指导文件中,“海域主导”一词指的是俄海军在作战区域或指定区域内的地位能够排除敌方有效反击的情况。然而,海上控制任务的具体内容因所涉舰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东南战略方向,俄黑海舰队长期担负着在冲突初期全面控制黑海的任务。波罗的海舰队名义上负责控制波罗的海东部,包括与加里宁格勒的海上交通线。北方舰队则负责控制巴伦支海和其他北极海域,以保护俄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并防止俄领土免受美英等国潜艇的远程打击。太平洋舰队的任务类似,即控制通往俄远东地区的海上通道,并保护俄罗斯在鄂霍次克海的核潜艇基地。

在实施局部海域控制战时,俄海军遵循既定的原则和作战理念。其中许多原则和理念在时任海军军事科学中心作战艺术部副部长的叶夫根尼·苏卡连科(Evgeny Sukalenko)2016年的一篇文章中得到了总结。他强调“海军艺术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发展起来的,其间,基于发动武装斗争的经验,海上武装斗争的知识得到了概括和系统化”。为成功实施海上控制作战,文章要求舰队在冲突初期使用足够强大的兵力编组,以实施突然、果断、高节奏的进攻行动,先敌夺取优势并掌握主动权。俄乌冲突伊始,俄海军总体上遵循了这些原则。然而,面对乌克兰的非对称攻击,俄海军未能维持海上控制,从而导致黑海的海上拒止区不断扩大。

尽管在乌克兰遭遇诸多挫折,但俄海军高层仍坚持海上控制作战理念。时任俄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海军上将在2023年发表的文章中,基本上重复了苏卡连科的观点,这表明俄罗斯的海上控制作战理念明显具有连贯性。

俄海军在黑海维持海上控制方面面临的挑战,促使一些观察人士呼吁采用新的概念。有人呼吁更加重视联合和多域作战以及非对称措施,并更多依赖天基网络来支援近海作战。此外,一些权威人士强调,机动性、作战同步性、速度和突袭等因素在塑造夺取和利用局部海上控制的条件方面日益重要。

然而,文献中鲜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正在将这些理念融入现有作战概念。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做还会面临制度性障碍。例如,俄军最近将海军从“新面貌”改革期间建立的联合战略司令部中撤出。俄军领导人转而关注为海军研发新手段,以贯彻其现有理念,实现海上主导地位。这些手段包括反无人水面舰艇措施。正如俄太平洋舰队前司令谢尔盖·阿瓦基扬茨上将最近所言,“(战争)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海军的作战艺术。相反,一种新型武器出现了——无人艇,其效果相当显著,而应对它则需要采取新的战术措施。”

在关于应对俄黑海舰队在战争期间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讨论中,提升舰队能力是另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海军分析家谢尔盖·马尔热茨基(Sergei Marzhetsky)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黑海舰队严重缺乏实现战役目标所需要的舰艇。因此,他建议俄海军继续执行现有计划,购买29艘20380型“斯特列古什级”护卫舰,用于未来的近海作战。这些舰艇可用于对抗敌方舰船和潜艇,为两栖攻击提供炮火支援,以及执行海上封锁。马尔热茨基还建议购买其他类型的舰艇,以支持俄海军在近海地区的海上作战。然而,俄海军能否负担得起令人存疑。

西方国家持续为乌军提供情监侦支援,也被认为是影响黑海作战结果的关键因素。乌军持续从西方国家获得实时数据,这使得乌方能够追踪所有俄黑海舰队的战舰,然后将其作为目标予以摧毁。为此,俄海军司令莫伊谢耶夫主张增强舰队的电子战能力,并对海军平台和港口基础设施进行伪装。

叶夫梅诺夫上将表示,俄海军还需要提高打击敌侦察系统、电子情报和指控要素的能力,以破坏敌方对俄海军资产的态势感知,并确保获得一定程度的信息优势,防止舰队在黑海再次陷入困境。然而,叶夫梅诺夫并未详细说明应如何执行这些任务。另一篇文章呼吁通过更有前景的方法来对抗敌方的情监侦,例如,海军平台频繁机动以及在遂行海上火力任务后迅速重新部署。

最重要的是,俄军事精英们已就如何应对乌克兰非对称能力撰写了大量文章。例如,莫伊谢耶夫主张提高舰艇抵御无人机、无人水面艇以及高超音速导弹等反舰导弹的能力。莫伊谢耶夫还认为,俄海军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建立单一信息空间来探测和跟踪敌方攻击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快发展天基通信和侦察卫星。他还主张加强开发能够在指定区域巡逻的机器人平台,以对抗敌方海上无人艇及其他水面目标。为了在未来冲突中更好地防御舰队基地,莫伊谢耶夫主张加快开发新装备以对抗敌方机器人系统,包括“建立固定和移动的空中、水面和水下监视系统,以便及时探测、分类和跟踪空中和海上机器人,以及发展打击此类平台的低风险方法。然而,值得强调的是,莫伊谢耶夫主要倡导的是用技术手段解决俄海军的作战问题,而非提出新的作战理念或改变力量设计。

一些观察人士指出,俄舰队已在采用新武器和战术来对抗无人平台,舰艇上增加了有人机枪、电子战系统、专用雷达和声纳系统,以及其他末端防御措施。然而,俄海军尚未制定出未来战争中对抗大规模使用无人系统的作战概念。俄军事专家显然在思考这些问题。德米特里·博尔滕科夫(Dmitry Boltenkov)表示,打击无人系统需要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采取全面措施。无人系统“必须在生产地点被摧毁,其运输路线必须受到监控”,并需反复打击。接下来,必须使用飞机和直升机拦截来袭无人机和无人水面舰艇。舰艇的自身防卫是最后一道防线。这些新概念借鉴了俄乌冲突中已证明有效的战术。然而,对于有效对抗敌方机器人平台的前景,至少在近海区域,一些俄军事专家并不那么乐观。但种种迹象表明,俄海军仍决心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在近海使用有人舰艇。

三、关于保卫祖国免受海上袭击

俄乌冲突也引发了人们对俄海军保卫俄本土免受海上远程打击的质疑。美海军舰艇和潜艇可能对俄本土发动“战斧”导弹袭击,这常被视为对俄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例如,前海军中将弗拉基米尔·基拉热夫(Vladimir Kyrazhev)2017年写道,他担心美军战舰可能会在同俄罗斯的危机中突然发动大规模“战斧”导弹袭击,以实现解除对方武装的先发制人打击。最近,俄海军司令莫伊谢耶夫指出,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危险之一是,美北约海军在俄领土附近海域长期部署大量装备有远程精确武器的部队。俄罗斯2017年版《海军条令》也强调,针对本土的海军袭击是一个持续存在的威胁。为应对该威胁,海军条令规定“需保持海军实力,以确保慑止来自海上的入侵,包括有能力给任何潜在对手造成难以接受的损害”。为此,俄海军采取了一种积极防御战略,该战略以俄水面舰艇(和潜艇)在近海部署为基础,将防御屏障进一步延伸至海上通道,以保护俄罗斯领土。

这些前沿部署的俄罗斯军舰将使美北约军舰面临风险,迫使其远离俄罗斯领土,从而避免进入“战斧”导弹的射程范围。为此,俄军现行理论要求海军平时在战略要地(包括近海区域)或其附近保持适当的力量编组,以对潜在敌人构成直接威胁,从而降低武装入侵的风险。

为实施该战略,俄海军制定了作战概念。这些原则包括“在可能即将发生行动的地区,针对能够对俄发动攻击的特定敌海军编队,保持足够且高度戒备的兵力”。在防御作战中,俄力量编队必须果断行动,“占据最有利的行动区域,然后,在敌方航母抵达其武器使用线之前,对其造成火力损伤。”此外,此类袭击必须先发制人(或在必要时进行报复性打击),以创造不利条件,使敌人无法通过大规模使用兵力、手段和武器对俄发动攻击。

然而,俄海军高层认识到,在执行此类任务时,必须接受与美北约海军力量对比明显处于劣势的现状。此外,乌克兰利用无人水面艇、反舰巡航导弹及其他非对称攻击成功建立了一个广阔的海上拒止区,这对俄海上国土防御战略构成直接威胁。

尽管俄海军战舰面临的风险在增加,但俄海军高层和军事精英们基本上仍坚持积极的防御战略。例如,2024年,莫伊谢耶夫指出,需要提高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能力,使其能够对亚太地区的敌海军编队造成难以接受的损害。同样,在波罗的海,他敦促俄海军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拉多加湖水域部署配备精确作战系统的水面舰艇,在波罗的海复制俄海军之前在里海对叙利亚和乌克兰实施远程打击的做法。因此,俄海军高层并未修改其现有战略,而是主张采取措施使其更加有效。

俄军事观察人士呼吁增加用于近海作战的海军战舰数量。一种选项是大幅增加可用于近海作战的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以对抗敌水面舰艇和潜艇。除马尔热茨基(Marzhetsky)之前提到购买29艘“斯特列古什奇”级轻型护卫舰外,弗拉基米尔·克雷亚热夫(Vladimir Kryazhev)还呼吁扩大建造配备“口径”和“锆石”反舰巡航导弹的“卡拉库尔特”级小型护卫舰。马尔热茨基(Marzhetsky)还建议采购中国56/56A型反潜护卫舰,他声称这些护卫舰能够完全封锁近海海域,阻止敌方潜艇进入。这些舰艇还搭载了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有助于执行海上国土防御任务。他认为,采购中国战舰将迅速解决俄海军在近海海域能力受限的问题,因为中国生产此类舰艇的速度远快于俄罗斯。他指出,在更强大的舰艇(如经过现代化改造的“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到来之前,中国舰艇可以填补空白,而“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将从根本上提升俄海军的精确打击能力。

为应对非对称威胁,一些俄军事专家建议加强情监侦能力,以便及早发现近海区域的海上威胁。例如,莫伊谢耶夫上将建议提高对巴伦支海、喀拉海和北极区其他海域的水下、水面和空中态势感知能力,以便及早发现逼近威胁。另有一篇文章则主张大幅提高敌情探测和目指系统的能力,尤其是水声和声纳系统以及定位系统。另一些人则建议加强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这些无人机可用于探测和跟踪敌方无人机以及逼近俄领土打击范围的敌方战舰。

其他海军专家则主张改进远程打击能力,以便在更远距离威胁来袭战舰。例如,叶夫梅诺夫最近提出,远程反舰巡航导弹正在改变海战的性质,确保海军能够在敌方战舰靠近海岸时,利用远程多向打击能力将其摧毁。为增强突防能力,叶夫梅诺夫建议使用基于雷达、光电、被动电子情报及其他手段的多通道制导系统,以防止干扰和其他反制措施。为便于实施此类打击,他呼吁更多依赖天基情监侦系统和无人机。其他军事专家还呼吁通过部署新的卫星、地面设施和通信网络,提高天基海域侦察的效率和目指能力。同时,叶夫梅诺夫预见,该舰队将能够实时组建临时或永久的动态侦察打击编队,以便利用分散的力量对敌方水面舰艇实施进行集中打击。

俄军事专家也借鉴俄乌战场的经验教训,主张增加使用无人系统实施海上封锁。尽管并未明确指出用于防御海上攻击,但机器人平台将提供一种额外手段,阻止美北约战舰进入通往俄罗斯的海上通道。例如,莫伊谢耶夫主张大力发展机器人系统(无人机、无人水面舰艇等),以执行侦察、打击和防御任务,包括为俄海军提供电子对抗能力。同样,叶夫梅诺夫最近指出,无人机可用于击败敌海军编队,同时袭扰敌海上运输。他还表示,使用远程打击无人机将增强对近海和远海区域的侦察能力,同时能够在公海和濒海地区摧毁敌方战舰。然而,无人机作战在俄罗斯是一个复杂且发展迅速的领域,俄海军仍在努力克服开发新的作战概念的挑战,以便用于海上国土防御和应对其他海上威胁。因此,现在判断这些建议中有多少会真正得到实施还为时过早。然而,鉴于俄海军长期存在的不足和漫长的海岸线,未来几年,保护国土免受海上远程打击仍将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四、关于远洋海上作战

俄海军观察人士也在深入思考俄罗斯远洋海上作战的未来,尽管他们只是略微借鉴了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俄海军继续维持着一支规模可观的远洋海军力量,并定期将这支部队部署到世界各大洋。俄远洋水面作战舰队由现代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组成,与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老旧巡洋舰、驱逐舰和支援舰协同作战,其中许多舰艇此前经过翻新以延长服役寿命。俄罗斯的大部分远洋舰队集中在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尽管波罗的海舰队的一些舰艇也进行了远距离跨区部署。因此,除了2022年“莫斯科”号巡洋舰被击沉外,俄罗斯的远洋水面舰队在俄乌冲突迄未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克里姆林宫一直将远洋海上作战视为俄海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俄大国地位的象征。俄罗斯的远洋战略已写入该国2017年版《海军条令》。

近期文献证实,俄罗斯并未放弃其全球海军的野心。例如,颇具影响力的俄海军上校阿列克谢·科里亚科夫采夫(Aleksey Koryakovtsev)最近强调了海军作为全球力量投送工具的作用。他指出,多年来,海军曾多次被用来在地区危机(如两伊战争)中发挥影响力。海上力量还被用来保障俄罗斯在公海的商业利益,并保护俄罗斯的贸易运输和海上矿产权益。

俄海军的远洋作战任务包括在印度洋开展反海盗行动、为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提供长期后勤支持,以及与中国军舰举行联合海上演习。在危机或冲突期间,俄罗斯远洋舰艇通过舰队间战舰调遣,来增援其他舰队。俄罗斯领导层显然认为必须拥有远洋海军。

在涉及远洋作战时,俄海军观察人士迄今往往对乌克兰所使用的那种非对称攻击风险不以为然。一些人认为,海上无人机和反舰巡航导弹的威胁主要是在近海区或封闭海域才会成为问题,至少目前如此。因此,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并未因俄乌冲突而改变作战理念。然而,他们正在考虑增加新的水面平台,以从更长远的角度增强远洋海军能力,同时提升新的远程打击能力。例如,马尔热茨基最近建议增购“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作为远海和公海作战的主力。这些多功能舰艇已经具备最新的对陆攻击、反舰打击、防空和反潜能力。马尔热茨基还主张通过增加远程打击能力以及现代化的反潜战和防空系统,将俄罗斯老旧的“乌达洛伊”级反潜驱逐舰(已改装两艘)改造成多功能战舰。为了弥补俄有限的造船能力,马尔热茨基进一步提议,购买10艘中国54型导弹护卫舰。他声称,这些舰艇将使俄海军能够迅速封锁近海和远海区域,以应对潜在敌人。在另一篇文章中,俄海军专家主张加强国家动员民用船只(包括远洋船只)的能力,以便在未来冲时提供必要的远洋运输能力。在俄罗斯的军事论述中,为支持远洋作战而获取新基地的话题仍偶尔被提及。例如,莫伊谢耶夫最近提出,鉴于俄罗斯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和能源出口的重要性,应在该地区建立海军基地。

图:俄海军与美盟海军在关键战略方向实力对比

然而,俄军事领导人清楚,如今,俄海军的远域部署必须在有利条件下实施,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局部冲突中。由于美北约水面部队在几乎所有战略方向都占据压倒性优势,俄军舰必须能够在不面临高反击风险的情况下投送兵力。

相反,在与美国海军等实力更强的对手进行高端冲突时,俄舰队指挥官几乎肯定会将水面舰艇部署在俄本土附近,以便在岸基防空系统、多层水雷区和沿海导弹系统的保护下作战。俄海军高层认识到,如果不大幅改变水面作战概念及情监侦支援,其水面作战舰艇目前尚不具备在全球海洋上与美海军等高端对手作战所需的生存能力。2022年以来,几乎没有证据表明这一想法有所改变。因此,在高端冲突中,俄海军高层可能会将蓝水海军作战任务交给其生存能力更强的核潜艇舰队。

尽管如此,一些俄军事领导人预测,随着俄罗斯利用远程导弹和无人系统投送力量的能力逐渐增强,俄水面部队将在未来世界海洋冲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例如,2023年,叶夫梅诺夫上将指出,针对敌领土纵深目标的高精度远程海基武器的空间覆盖范围扩大,是海上武装冲突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这方面,一些观察人士注意到,“戈尔什科夫”级护卫舰增加了远程高超音速导弹,以便在远域部署期间提供更远的打击能力。俄总统普京称,部署装备新型“锆石”导弹的舰艇将使俄海军能够以闪电般速度回应任何从近海、远海或大洋侵犯俄主权的行为。

其他人则预测,随着海军无人艇的技术发展,它们将在远洋作战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正如叶夫梅诺夫所指出的,海上武装冲突的一个关键趋势是,在所有物理环境中同时复杂使用海洋机器人系统的能力日益增强,从而显著提升了探测、控制和摧毁系统的能力。最近,他主张使用可从陆地或海上发射的低可探测性远程无人机,在公海寻找并打击敌方战舰。如果大规模使用,此类系统可为俄海军在高端冲突期间提供更具生存力的力量投送能力。另有一篇文章建议,远程单向攻击无人机,如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的“天竺葵”无人机,可有效用于打击公海上的舰艇。然而,这些无人机需要配备精确的瞄准数据并实时更新。

叶夫梅诺夫还主张在偏远海域使用自主水下布雷系统。大型无人潜航器的开发可能为开展蓝水反水面作战提供一种新手段。例如,美国“虎鲸”无人潜航器,其重量达80吨,航程6500海里。此外,“虎鲸”还是一种多功能作战系统,能够在世界各大洋布雷、执行反舰和反潜作战任务等。据报道,俄罗斯正在开发“替代者”(Surrogat)无人潜航器,这是一款重达40吨的无人潜航器,专为战区反潜战设计。然而,“替代者”尚未投入批量生产,这些系统的作战和部署概念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前海军中将鲍里索夫甚至预测,在未来世界各大洋的任务中,无人系统最终将取代传统海军舰队。然而,俄专家认识到,远程导弹和无人机攻击需要得到增强的超视距瞄准技术的支持才能有效。一些专家认为,随着在轨侦察、导航、通信和电子战技术的发展,空天作战在支持海军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然而,这些系统要么尚不存在,要么仅少量部署(例如,Liana卫星星座)。此外,随着系统的出现,俄海军仍需制定合适的作战和部署概念。莫伊谢耶夫海军上将最近提出了一种可能,即加强俄罗斯在全球海洋的战略威慑能力,为俄通用海上力量配备非战略核武器。此类武器可用于在公海对抗大型敌对海军编队,因为在此类海域,附带损害的风险较低,因此非常适合有限使用。尽管有这些想法,但至少在短期内,俄罗斯远洋作战将不得不继续在宽松的条件下部署老旧的苏联时代远洋舰队,并辅以数量有限的现代护卫舰。此外,鉴于俄近期转向生产远洋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他不太可能斥资升级即将到服役寿命的苏联时代的巡洋舰和驱逐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