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生就像打麻将,有时候明明听牌了,却总差那么一张。"这话放在老张身上再合适不过。这个在锅炉房干了三十年的老工人,去年突然被买断工龄。所有人都说他完了,可谁能想到,这个58岁的"下岗老头"硬是靠着一手修家电的绝活,在小区里闯出了新名堂。听说最近他还收了两个大学生当徒弟?这年头,大学生跟着下岗工人学手艺,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
【正文】
老张的故事得从那个飘着煤灰的早晨说起。锅炉房拆掉那天,他蹲在马路牙子上抽了半包红梅,烟屁股堆成个小山包。邻居李婶记得清楚,那天老张把工具箱擦了三遍,突然说了句:"我这双手除了拧阀门,还会修收音机呢。"
这话可不是吹牛。八十年代在部队当兵时,老张就是通讯连的维修标兵。转业后进了国营厂,这手艺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谁家电视"雪花飘飘",收音机"哑巴"了,都爱找他捣鼓。下岗第三个月,他在菜市场支了个"老张电器急诊"的纸牌子,维修价目表用毛笔写在硬纸板上:收音机15块,电视机30块,修不好不要钱。
转折点出现在去年冬天。大学生小陈抱着台进口咖啡机找上门,说是毕业论文资料都在里头。老张戴着老花镜研究了半宿,最后用缝衣针挑出卡在电路板里的蟑螂腿。这事在业主群里炸了锅,现在他那个6平米的车库工作室,每周都能收到几个"洋玩意"。最新战绩是修好了某科技公司总监的无人机,报酬是对方硬塞的两张区块链大会门票。
社区王主任透露,老张最近在申请"社区工匠工作室"的牌照。更让人意外的是,他收了两个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当学徒。用他的话说:"现在这些精密电器啊,就像穿西装的老外——光会讲英语不行,得知道他们肚子里装的什么货。"这话糙理不糙,上个月师徒仨刚合伙修好了社区卫生院的B超机。
在老年大学教手机应用的马老师算过账:老张现在月收入比在岗时翻了一番。但老头还是穿着那件印着"安全生产3000天"的旧工装,工具箱里永远备着五分钱的保险丝。有次给独居老人修完电饭锅,他偷偷把二十块钱塞回人家冰箱上的药盒里。
【结语】
老张总说自己是"被时代推着走的人",可明眼人都瞧得出,这老头分明是在跟时代跳交谊舞。当58岁的下岗工人开始教00后破解电路板,当生锈的扳手遇上智能芯片,这大概就是老百姓说的"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要我说啊,哪有什么铁饭碗,端得住手艺的,到哪儿都是金饭碗。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