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停滞13天,中国迅速突破瓶颈,北极航线成全球贸易新选择

66     2025-10-10 00:18:45

中欧班列停滞13天,中国迅速突破瓶颈,北极航线成全球贸易新选择

**国际热点解读稿**

撰稿 / 实地记者兼评论员

---

**(1)**

9月25日凌晨,波兰开放了与白俄罗斯之间的边境口岸。对外贸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实打实的好消息——被堵了整整13天的中欧班列,终于可以继续往欧盟方向跑了。

**(2)**

事情起因很直接。本月12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白俄境内搞联合军演,波兰政府立刻以“安全担忧”为由,关掉了所有与白俄接壤的铁路、公路口岸。结果,往返的中欧班列全线停摆,约有300列货运列车被卡在白俄罗斯这一边。

**(3)**

军演其实在9月16日已经结束,但波兰并没马上开门。他们等了整整一周,确认俄军撤走才决定恢复口岸运行。这种谨慎跟波兰的历史记忆有关——因为俄乌冲突还在打,国内舆论一直喊“安全第一”,哪怕因此付出经济代价。

**(4)**

班列恢复,表面上看风险解除。但波兰总理图斯克话里有钉子——如果局势再紧,他们会毫不犹豫再次关口。这意思很清楚,途经波兰的中欧班列未来还是可能随时被打断。

**(5)**

因为这个问题,中方近几年一直在琢磨替代路线,目的就是不把所有货运通道绑在同一条线上。这里面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早已规划多年的北极航线。

**(6)**

9月23日凌晨4点半,宁波港。“伊斯坦布尔桥”轮缓缓驶离码头,开始跨越北极东北航道的首航。按计划它会用18天抵达英国弗利克斯托港,这也是全球第一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的首航。

**(7)**

北极航线的优势,懂行的人都认:路程短,时间成本低,不容易遇到关口封闭,对北欧国家尤其方便。再加上气候变暖让北极开航变得更可行,这几年国际上对它的兴趣越来越大,普京甚至把它定为国家级开发方向。

**(8)**

但它的问题同样明显——航季很短,每年不到3个月;需要先进的破冰船和特殊技术;冰区危险系数高;国际上对北极的法律、主权、环保争议不断,中美俄欧都在抢地盘。想用好这条线,还得绑着一堆复杂因素。

**(9)**

除了北极航线,另一条备选是南线:经中亚,跨里海,再过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进欧洲。这是“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好处是绕开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这些风险点。

**(10)**

坏处嘛,大家都在运输圈里看得清:国家多,过境手续复杂;里海这段海运可能卡船期,港口条件不稳定;铁路连接还没全打通,有些段落基础设施欠账不少。

**(11)**

再一个是圣彼得堡路线。用俄罗斯国内铁路,把货送到北方的圣彼得堡港,再用海运进欧盟。这次波兰关口期间,不少中国企业就改走这条路,通关环节单一,流程顺。

**(12)**

但它并不比陆路快多少,而且中俄间这几年运输量猛增,铁路运力有限,排队上车是常事。从宁波到欧盟,时间比起经波兰的班列未必有优势。

**(13)**

换句话说,途经白俄罗斯、波兰的老线路依然是“主心骨”,目前中欧铁路近九成货还是走这条线。中方的策略是一边加快跨里海和北极航线的发展,一边稳住波兰这一关。

**(14)**

宁波港的秋风里,“伊斯坦布尔桥”轮的船头已经指向北方海面,灯光映在水面上晃动。就在它加速离岸的同时,远在白俄罗斯边境,那些被卡了半个月的列车正慢慢重新启动。班列的汽笛声会不会再次被某个突然的口岸封闭打断?这,是接下来要盯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