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9日,对蒋介石而言,简直是心如刀绞,比腿上的青筋暴起还难受。因为长春被解放了,他赶忙把杜聿明和卫立煌叫来,名义上是开会,其实就是想找个人一起减轻心里的压力。
蒋介石一见到人,心里着急,就直截了当地说:“东北那边的事情,真是办得一塌糊涂啊!”
杜聿明一听,差点从座位上蹦起来,心里嘀咕:“这不是明摆着嘛!我还以为你要亮出什么绝招呢。”
蒋介石瞧着杜聿明一脸错愕,又加了句:“想想我给范汉杰和郑洞国写的那两封信,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啊!”
【01】
杜聿明这个人在国民党圈里,那可是出了名的死心塌地忠诚。自打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他就一直跟着蒋介石干,可以说经历了不少政治上的大风大浪。想当年在黄埔的时候,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当上机械化部队的大领导。
1927年,蒋介石突然变脸,背叛了革命,这让好多人都改了主意,但杜聿明却立马站了出来,坚定地说:“跟着蒋校长,肯定有好处。” 他对蒋校长的忠心,那可不是一般的粉丝能比的。
毕业后,他前往了武汉黄埔分校,当上了连长。说起杜聿明这人,他深知一个理儿:在军队里站稳脚跟,不仅要勇猛无畏,还得忠诚无比。因此,蒋介石说的每一句话,他都当作是金科玉律,认真至极。
抗日战争一开始,蒋介石琢磨了一会儿,扫视了一圈手下的将领们,心里盘算:“第五军这么重要的位置,不能随便给个光会拍马屁的家伙,得找个既勇猛又靠谱的。” 接着,他的目光落在了杜聿明身上,这小子既忠心耿耿,打起仗来又不要命,于是,蒋介石一拍板,就把第五军的军长重任交给了杜聿明。
杜聿明一得到这个职位,心里乐开了花:“太棒了,这下成了机械化部队的军长了,简直就是国民党里的红人嘛!看来蒋校长觉得我干得不错,特意给我这份大奖呢!”
有一天,杜聿明和他的老战友们聚到了一块儿,有人打趣他:“聿明啊,你这打仗是把好手,蒋校长咋就偏偏瞧上你了呢?”杜聿明乐呵呵地回答:“这有啥难的,主要是我听指挥,蒋校长让干啥我就干啥,他说打鬼子,我就第一个上。所以嘛,蒋校长看我挺顺眼,就把第五军交到我手里了。”
【02】
1945年,抗战刚收尾没多久,杜聿明就接到了蒋介石的新指派,让他去东北“守护”,说白了就是给蒋介石在东北“保驾护航”。这时的杜聿明信心十足:“东北嘛,不就像个大个儿的哈密瓜,我这就去啃两口!”
蒋介石把他拉到一旁,轻声交代:“聿明,东北地域辽阔,机遇不少,你得帮我盯紧了。别让那些共产党人到处乱窜。”
杜聿明拍着胸口保证:“蒋校长,您放心好了,我虽然没啥大能耐,但干起活来不要命。到了东北,我得让他们瞧瞧,什么是真正的厉害手段。”
1945年11月,杜聿明一到秦皇岛,就立刻精神抖擞地指挥起第十三军和五十二军,对我党军队发起了猛烈攻击。但没想到的是,咱们在东北的军队也非常厉害,迅速做出了有力的回应。
杜聿明在战场上大声命令:“大家快冲啊,今天咱们一定要把锦州这座城给攻下来!”
结果,我方指挥官在对面大声回应:“杜司令,您这是来东北观光游玩呢,还是真的来打战啊?攻了半天,连我们的影子都没挨着。”
杜聿明听完这话,脸上的自信一下子就没了,变得有点难为情。他转过头对手下人说:“那些红军战士嘴还挺倔,看来东北这块骨头不好啃,咱们得再加把油才行。”
有了美国的支援,杜聿明从海、陆、空三面一起发力,最终攻占了锦州。他满心欢喜地向蒋介石汇报:“委员长,锦州已经被我们占领了。”
蒋介石在电话里静默片刻,随后开口:“聿明,锦州咱们是到手了,但记住啊,东北这块宝地,你可得瞪大眼睛守着,别让旁人给占了便宜。”
杜聿明答道:“校长,您别担心,我这就去绥中、锦西还有葫芦岛,保证每个地方都走到,一个不落。”
蒋介石说:“嗯,没错,咱们是要去‘保安’那个地方,可别迷路了哈。”
结果,杜聿明在东北的这场保卫战中,一会儿攻下一个城市,一会儿又失去,就像在东北玩起了捉迷藏。到最后,他自己都弄不明白,到底是来东北保卫安全,还是来东北冒险探险了。
【03】
杜聿明在东北的这段经历,真是挺曲折的,一会儿一个变故。他先是因为肾结核得跑到北京去治病;可没多久,病一好,蒋介石又把他叫回东北继续忙活。这次回来,杜聿明可不是来游山玩水的,他肩上扛着蒋介石的厚望,还有戴笠的一再嘱咐:“老杜啊,校长说了,东北那边你还得加把劲儿,别让红军给占了地盘。”
1946年5月,杜聿明和白崇禧两人想法一致,决定在东北一起发动大攻击,硬是从我们党手里,慢慢抢回了四平、长春、永吉这些城市。每当他们攻下一个城市,杜聿明就特别高兴,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玩游戏过关,一个城市一个小胜利,拿下后就好像赢得了一枚奖章。
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后,他感觉自己牛气冲天。杜聿明高兴得不得了,开始大肆封官许愿,一口气提拔了200多位将军做他的高级顾问,场面比过年还喜庆。他甚至私下里乱封官职,就好像他掌握的不是军队,而是个明星制造机。
一个小将领悄悄跟另一个说:“你知不知道?杜大帅这回可真是风光了,他一句话就能提拔一堆将军呢。”
另一个回答说:“没错,听说他手上的官位抢手得很,就像冬天街上的热红薯,谁跟他搭上关系,谁就能往上升。”
这种做法,让杜聿明在东北得了个“官职制造机”的外号,不过也有人私下嘀咕:“杜将军这是要当东北的老大了,真担心他这么搞下去,会把我们的安稳日子都给搅和没了。”
不管怎么说,杜聿明的这些举动,确实让他在国民党里头和东北战场上名气大涨。就像他常说的那样:“打仗也得找点乐子,不然谁愿意跟你一起拼啊?”
【04】
到了1947年,东北的战场乱成了一锅粥,国民党的军队在里面挣扎来挣扎去,最终被东北民主联军收拾得服服帖帖。杜聿明这位大厨原本打算大展身手做顿大餐,结果没想到火候过了头,锅都烧干了,菜也烧糊了,自己还惹上了一身的“心病”。
形势不妙,杜聿明觉得得先让自己冷静一下,所以就向蒋介石请了假,跑到上海去看病了。蒋介石看到这种情况,只能无奈地叹气说:“东北那边的事,换个人去处理吧。” 接着,陈诚就被紧急派到了前线。
陈诚一到东北,就雄赳赳地接管了十四支军队,信心满满地打算一举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样顺利,这场仗打得他晕头转向,而东北民主联军却稳如泰山,怎么也攻不下来。
1948年10月,杜聿明身体渐渐好转,打算动身去河南商丘,看看能不能在那里搞点新花样。可就在这时,蒋介石的电话猛地响了,他焦急地说:“聿明啊,商丘那边就先别去了,你直接坐飞机来沈阳吧,咱得再去东北搏一搏。”
杜聿明一听这话,心里直嘀咕:“这不是逗我呢嘛?东北那块地儿难啃得很,我这刚好点儿的老毛病怕是要被气犯了。” 可他还是得勉为其难地回应:“行,校长,我马上就去办。”
没想到,他刚到沈阳没几天,长春就在1948年10月19日宣告解放了。蒋介石急得团团转,连忙又给杜聿明和卫立煌打电话:“你们俩火速来北平,咱们得再商量商量对策,东北这局势,我看是彻底乱了套。”
杜聿明和卫立煌在半路上相遇,卫立煌瞧着杜聿明一脸疲倦,开玩笑说:“杜兄,看来咱们今晚又得加班加点了,老蒋这差事可真不轻松啊。”
杜聿明无奈一笑:“别瞎说了,咱们还不是得按命令行事。谁让我们选了这行当呢,不过我私下里盼着这次北平的会议能有个好结果。”
【05】
杜聿明一到北平,蒋介石立刻就把他叫了过去,摆出一副老大的架势,对他说:“东北那边可就指望你了,征兵、储粮这些事,你自己好好琢磨琢磨。”
杜聿明一听这话,心里直打鼓,心想自己虽然打过不少仗,但经济这行当,他完全是门外汉。于是,他略带怯意地回答:“校长,这事儿我真不在行,我是个粗人,就知道舞刀弄枪,经济那套我可不懂。”
蒋介石一听就恼了,觉得自己的话没被当回事:“共产党那游击战打得多么溜啊,你也是黄埔出来的,怎么就不行了?”边说边气呼呼地甩手上了楼。
没过多久,蒋介石的气消了些,慢条斯理地走下楼,瞧见杜聿明还老实地站在那儿,心里头稍微舒坦了点:“有啥新情况再跟我说道说道呗?我又没真让你去东北当光杆司令,我早先已经给锦州的范汉杰空投信儿了,跟他说,能守住就守,守不住就算,直接往锦西撤。还有郑洞国那边,我也写了信,让他赶紧刨根问底,试着往沈阳冲一冲。”
杜聿明听了这话,心里头稍微舒坦了点,可嘴上还是忍不住嘀咕:“校长,您这空投信的主意,到底是怎么琢磨出来的?这信能稳稳当当地落到他们手里吗?要是风一大,吹跑了可咋整?”
蒋介石听了杜聿明那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话语,不禁也咧嘴笑了:“聿明啊,你这是在操心信能不能安全送到,还是东北那边的情况啊?信我已经寄出去了,现在只能盼着它别被风给吹跑咯。”
【06】
几年后的一天,杜聿明坐在书桌旁,随手翻开了自己的《辽沈战役回忆录》,心中五味杂陈。回想起当年蒋介石说的那两句话,当时满心无奈,现在想想,那还真像是个先兆呢。
那一年,他收到蒋介石的指令,心里猛地一沉,预感事情不妙:“要是守得住就守,守不住就往锦西和沈阳撤。” 这话表面上像是作战计划,其实更像是给东北的投降预先打了个招呼。
杜聿明心里暗暗叹息:“东北丢掉,看来是躲不过的命运了!”可脸上,他硬是没露出一丝异样,甚至还强装镇定,想方设法去宽慰那些将领们的心。
他想起那天开会时,面对着满屋子急得团团转的将领,开口说道:“各位,校长说了,锦州和长春咱们得拼尽全力,实在不行,咱就往锦西和沈阳撤退。好歹也得给自己留个退路啊。”
一个年轻的指挥官忍不住发问:“司令,这岂不是把共军直接迎进家里来了?”
杜聿明苦笑了一下,轻松地说:“你以为他们能像亲戚那样,来了还能送走啊?这是共军,来了就不打算离开了。”
会议室里突然变得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默默接受这个让人难受的事实。杜聿明心里明白,这次会议,其实就是在北平告诉大家,东北那边恐怕是要再见了。
晚年时的杜聿明,每当聊起这些往事,总会带着点玩笑和自嘲的笑容说:“想当年那场会议,简直就是战略上的大败笔。我们那时候啊,不聊怎么进攻,光琢磨着怎么撤退了。而且撤退还搞得挺讲究,好像挺有门道似的。”
他在《说说辽沈战役》里头写:“锦州和长春一失守,东北就像大门敞开了一样,咱们之前定的那些战略计划,现在看来不过是自己骗自己的把戏罢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杜聿明心里对那段往事还是挺惋惜的,但他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历史啊,就像一场即兴的大戏,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演,咱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别把自己该说的词给忘了。”
【07】
杜聿明确实是个幸运儿。1949年初,虽然被我军抓住,但并没怎么为难他。他两次想寻短见,都被人及时拦下了,看来老天爷还挺眷顾他的。
杜聿明被抓住以后,日子其实过得还行,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人对他挺不错的。他后来自己讲:“我以前都是跟着蒋校长混的,哪想得到,在共产党这边,我竟然比在蒋校长那边还要自在些。”
有次,狱卒问他:“你这是不是想不开,还没习惯这儿的日子呢?”杜聿明无奈地笑了笑:“嗨,我这老毛病又犯了,一想到自己被逮了,就琢磨着得给蒋校长表表忠心。结果一上头,差点儿就闹大了。”
看守摆了摆手说:“你这是老观念在捣鬼。在我们这儿,不兴那个‘一死百了’的想法,你得好好活下去,才能亲眼瞧瞧新天地呀。”
在看病那会儿,大夫劝他说:“你得把这结核病治好,别想些有的没的了。等病好了,你还能亲眼瞧瞧新中国的风貌呢。”
杜聿明起初心里有点不乐意,毕竟他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国民党的那一套来,现在要他突然改变,确实有点难以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眼看着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样,心里也开始有了新的想法:“我这辈子跟着蒋校长,吃了不少苦头。现在人家不仅帮我把病治好了,还给我安排了生活,其实过得也不比以前差。这么一想,感觉自己以前还真是有点糊涂。”
后来,杜聿明不仅身体康复了,想法也变了好多。他开玩笑说:“我这辈子,以前净绕远路了。现在想想,直接走直线多好,省劲多了。”
生活就像一场大戏,杜聿明的变化,让好多老朋友都感慨万分。有人就说:“瞧瞧老杜现在,过得挺不错的嘛。想想当年咱们一股劲儿地跟着他闯,现在想想,还真是瞎折腾了一场。”
杜聿明自己笑着打趣道:“对呀,以前我太倔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年少轻狂。不过现在这样,踏踏实实过日子,也挺好。”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