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和徐俊雅那段跨越十四年的爱情故事,啷个讲
说起焦裕禄看护他的人
真是个巴适得很的老实人
你知道,他和老婆徐俊雅的故事,就像一段很朴素的乡间情歌,细水长流
真让人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那张在焦裕禄纪念馆里挂着的老照片,很引人注意——那是他们在大连拍的唯一一张夫妻合影啦
照片里,焦裕禄穿着新买的呢子大衣,眉眼之间满是英气,好像一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军;而徐俊雅梳着当年很潮的卷发,笑容温婉
这一幕静静地定格在岁月的长河里,却藏着一段跨越十四年的深情厚谊
也表现出一个普通革命家庭的风雨和光辉
相遇在那个火热的年代,啷个就走到了一起
我听老人讲,那是在1950年的河南省团校培训班上,焦裕禄正担任负责人
徐俊雅只不过是个年轻的学员
你想,那个时候的焦裕禄
正是个满腔热血、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干部
而徐俊雅,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私塾先生,虽然没正式上过学,但跟着父亲读书识字
肚子里也积攒了不少文化底子
两人一开始就是在学习政策、讨论工作中慢慢熟络起来的
徐俊雅渐渐发现,这个比自己大十岁的“负责人”,心地忠厚,待人热情,啥都平易近人
而焦裕禄,也被徐俊雅的聪明和爽朗深深吸引
你知道,两颗心慢慢靠近
不知不觉就定下了终身大事
可是,感情一开始就遇到阻力
像那种“天不遂人愿”的事儿
徐家人觉得,焦裕禄比女儿大太多,另外两家还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南,隔得远得很
可徐俊雅这个“铁了心”的姑娘,认准了焦裕禄
”两人就这么坚定地走到了一起
那场“低调又热闹”的婚礼,啷个搞的
说实话,那场婚礼很像咱们农村的普通喜事,没有什么铺张浪费,没啥贵重彩礼
1950年底,组织批准了他们的婚事,地点是在团县委的会议室里
焦裕禄拉起二胡,弹着自己喜欢的曲子,徐俊雅也跟着唱起了《小二黑结婚》里的那段
清亮的歌声让屋里的人都鼓掌喝彩
你想,那个场面,真是很温馨很纯粹,像一场乡间的小聚会
就这样,山东的汉子和河南的姑娘
组成了一个朴实又幸福的家庭
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安稳
徐俊雅成了焦裕禄最坚强的后盾,在尉氏县的时候
两人一块带领群众剿匪反霸、搞土地改革
白天忙着工作,晚上焦裕禄还要伏案写材料,徐俊雅当时一旁缝缝补补
这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反倒让人觉得很暖
家里的日子,啷个过得这么有滋有味
后来,焦裕禄调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大连起重机厂工作
徐俊雅也跟着他东奔西跑
她先后在尉氏县糖烟酒公司、兰考县统计局等单位任职
日子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家里的温馨从没少过
五个孩子陆续出生,她还把焦裕禄的前妻留给的女儿焦守凤接到身边,一碗水端得平平的
她心里想着:家得稳得住,丈夫才能安心工作
为了让焦裕禄没有后顾之忧,徐俊雅主动挑起了家庭担子
洗衣做饭、照顾老人、辅导孩子学习,家务事里里外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大家都说她是焦裕禄的“贤内助”,但她动不动就笑着说:“他一心忙着为老百姓操心,我多承担点,能让他少操点心
焦裕禄的孩子们,啷个传承着这份家风
焦裕禄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长大的
焦裕禄经常教导孩子:“不能占老百姓的便宜,国家的便宜更不能占
”这句话,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一条家规
一回大儿子焦国庆去看“白戏”,没花钱就溜进去,结果老爸知道了,气得当场批评:“咱们是党员干部家庭
”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儿子去补交了钱,还起草了个叫“十不准”的制度,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宣读,很强调“谁看戏谁掏钱
女儿焦守云记得很清楚,家里离单位食堂很近
焦裕禄知道后,挺严肃地说:“这水是人家师傅从外面拉回来烧的,你直接拿走
那不就是剥削人家的劳动吗
”从那以后,家里再也没人去食堂提水
这样的教育熏陶,让焦家的孩子们从小就懂得“艰苦朴素”这几个字
1966年9月15日,13岁的焦守云被选中去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
那天,她穿着一件补了好几块布的格子衬衫,旧布鞋鞋头都露了出来
那是姐姐穿过、妈妈改小的衣服,补丁是妈妈一针一线缝的
毛主席还笑着拉着她的手,跟她合影留念
你想,那一刻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
丈夫走了,家里的日子怎么熬过来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突然得了肝癌
那天,他的妻子徐俊雅悲痛得几乎喘不过气来
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六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那时候,家里每个月才50多块的工资,再加上13块钱的抚恤金
可是,徐俊雅从来没向组织提过什么要求,她心里记得焦裕禄临走时说的:“别给国家添麻烦,把孩子们养好
让他们长大后能为人民服务
”她说,自己要扛起这个家
让孩子们都能成长为对得起父亲的好孩子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条刊登了“焦裕禄”的名字
全国上下都开始学习他的精神
徐俊雅的生活也开始变样,每天有人请她去讲焦裕禄的故事,讲到他在兰考治沙、带病工作那段情景
每逢焦裕禄的忌日,她都会去墓前祭拜,站在那里一声不吭
== 岁月变迁,焦家人都没忘记那份初心 ==
1980年,为了多陪陪老伴
徐俊雅把家搬到离焦裕禄烈士墓只有一条街的农家小院
每天清早和傍晚,她都会拄着拐杖去墓地走一圈,有时站在墓前喃喃自语
就像焦裕禄还在身边一样
孩子们长大后,陆续成家立业
也都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诲
每逢焦裕禄的忌日,无论到哪里
每次家庭聚会,徐俊雅都要开个“家长会”,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们:“你们要是出了点啥乱子,别人不会说‘这是徐俊雅的孩子’
只会说‘这是焦裕禄的孩子’
你们千万别打着爸爸的名号谋私,听到没有
”她的话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心里
焦家的子女们,也都没有让父母失望
长女焦守凤退了休,孩子里有两个下岗,她从不靠关系找工作
只告诉自己:靠自己最踏实
长子焦国庆在税务局工作到退休,女儿在审计局任职
次女焦守云,曾在科技情报所工作,还参加了党的十大,后来还和丈夫一起写了电视剧《焦裕禄》的主题曲
老五焦跃进,从知青干起,干到乡党委书记
后来成为开封市政协的领导
两个女儿在大城市打工,谁都没想着依靠父亲的名声谋个轻松活儿
可惜,焦保钢在2013年因脑溢血去世
家族那张“全家福”,啷个都没拍
你知道,焦裕禄在世的时候
家里一直没拍下一张“全家福”
他走了两年后,徐俊雅带着五个孩子
在家门口留下一张宝贵的合影
照片上,大家都穿着很普通的衣服
母子六人神色凝重,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那是因为,他们还在为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挣扎
照片看得人心都一阵阵发酸
2003年,孩子们怕徐俊雅一个人生活不方便
可惜,好景不长,2005年7月13日的那个夜晚,她因糖尿病引发脑溢血
临走前,她还拉着孩子们的手,说:“别忘了去看你爸爸
”说得那么轻描淡写,却让人心里酸得不行
== 现在的焦家,依旧在传承那份精神 ==
眼下,焦裕禄烈士墓前的松柏长得郁郁葱葱,那曾经的农家小院
也变成了他们心中的精神圣地
每年的忌日,孩子们都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带上鲜花,讲讲家里的事
焦守云说:“党领导一直问我们生活咋样,可我们都知道,党和国家记着焦裕禄,不是因为我们家,而是因为那种‘心里装着人民
自己放在到最后嘛’的精神
我们做儿女的,能做的就是守住这份精神
” 从焦裕禄和徐俊雅那段平凡又伟大的爱情,到家庭的传承,再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这份朴实的家风、为民的初心,就像一粒种子,静静地在岁月里发芽、生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啷个不让人感到暖又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