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艘渔船布下天罗地网,中菲南海摊牌!马科斯悔青肠子,巴拉望岛巨响震天

167     2025-08-10 22:10:26

近期,南海地区的氛围变得微妙。菲律宾方面尝试拉拢外部力量,旨在改变这里长期以来的格局。面对这种动向,中国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既有军事层面的明确行动,也展现了“民间”力量的独特存在,这使得那些试图搅动局势的国家,不得不重新衡量其行动的潜在后果。

外部联动引发关注

8月4日至8日期间,印度与菲律宾海军在南海黄岩岛附近首次举行了海上军事演习。印度方面派出了包括一艘驱逐舰、一艘反潜舰和一艘补给舰。菲律宾则动用了他们最核心的力量,两艘韩国制造的新型护卫舰,这是他们目前唯一能发射导弹且吨位最大的军舰。

这次演习,并非单纯的军事训练。它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对印度的访问紧密配合。马科斯在印度停留五天,主要议程包括讨论海上安全合作,以及考虑采购印度的“阿卡什”防空导弹和“北极星”海上侦察直升机等装备。菲律宾意图借助印度力量,在南海问题上提升声量;印度则期望以菲律宾为支点,分散中国的注意力。

面对这样的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立即做出了回应。就在印菲演习启动的8月3日至4日,南部战区海军在南海海域进行了常态化巡航。8月4日,南部战区正式对外宣布了这一行动。

解放军亮明立场

南部战区发言人明确指出,菲律宾方面拉拢域外国家介入南海,组织所谓的“联合巡航”,实际上破坏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战区部队始终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任何在南海搅局、制造事端的军事活动都在中方掌握之中。这表明中国军队对南海态势有着全面的掌控和充分的应对准备。

8月5日,南部战区进一步表明了决心。当日通报称,通辽舰和郴州舰已赴南海某海域,展开了实际使用武器的训练,训练内容涵盖了对岸打击和海上轻武器射击等科目。这一系列行动,清楚展现了中国从日常巡逻到实战化演训的迅速切换能力,意在传递出明确的威慑信号。

同样在8月5日,一枚长征十二号火箭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火箭飞行路线越过巴拉望东部海域上空,并引发了强烈的声响。尽管这枚火箭没有留下任何残骸,菲律宾方面仍对此表示不满,要求中方澄清火箭发射的影响,并询问类似飞越事件为何日渐增多。

渔船大军出海

虽然火箭发射本身对菲律宾的安全并无实际威胁,但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毕竟,火箭与导弹之间技术上只有一线之隔。只要菲律宾心怀鬼胎,中国即便是正常的航天活动,也能让他们感到不安。

与此同时,中国在南海主权维护方面,也启动了“民间”力量的强大部署。自8月5日中午开始,数万艘渔船从舟山、宁波、连云港等地出发,在渔政和海事执法船的护航下,集中驶向东海、黄渤海及南海海域,启动为期近一个半月的捕捞作业。

交通部门也已发出通知,从8月5日到9月16日,预计将有超过十万艘中国渔船分批出海。与此同步,一项为期两个月的“护航开渔行动”也已启动。这项大规模、有组织且有国家保护的出海行动,不仅是渔业生产的恢复,更是中国维护南海主权的重要体现。

过往,中国渔民在南海的正常作业常遭菲律宾海警干扰。例如2014年,中国两艘渔船在半月礁作业时,曾被菲律宾方面拦截,其中一艘被扣押,11名渔民被带走。此次大规模的渔政护航,旨在保护渔民安全,也通过渔船的有序作业和持续存在,向国际社会明确:南海不仅是中国的国家主权海域,更是中国普通民众赖以生存的经济空间。

菲律宾的盘算

面对超过十万艘渔船齐聚南海作业的场面,这些渔船的总吨位加起来,甚至超越了整个菲律宾海军。如果菲律宾海警此时想挑起事端,他们恐怕要仔细掂量,是否有能力安全撤回。更何况,中国解放军已发出严厉警告,并在背后提供了保障,菲律宾人很难再有袭扰中国渔民的勇气。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菲律宾“反中”的声调已经有所缓和。在1月21日,《马尼拉时报》连续刊登了两篇态度罕见的“亲中”文章。一篇名为《民调机构欺骗大多数菲律宾人支持对华好战立场》,另一篇是《为何中国的高质量增长很重要》。

前一篇文章明确指出,如果菲律宾民众听信那些民调机构的谎言,与中国走向冲突,那将是一场巨大的悲剧。文章中提到的“民调机构”,被普遍认为是影射美国等西方国家。过去几年,菲律宾以“反中”作为筹码,换取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

但这种做法付出了沉重代价:中国投资撤离、中菲贸易下滑,经济增长也随之失速。随着近期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卷土重来,菲律宾经济正面临巨大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与中国发展经贸往来。在这种背景下,再与中国发生摩擦,不仅实力上不允许,经济上也将付出极高的成本。因此,可以预见,今年的南海捕鱼季,菲律宾大概率会选择保持沉默,避免自找麻烦。

结语

当前南海的局势,是中国通过军事力量的坚决回应,结合大规模“民间”渔业活动的独特展示,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结果。这种策略,既震慑了外部干涉,也迫使相关国家不得不正视现实,考量其行动的实际代价。南海的未来,或许不会走向简单的对抗,而在这种多维度的平衡下,可能会探索出一种新的区域稳定模式。